书架
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导航

第9章 邓小平正式提出市场经济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最新章节。

第9章邓小平正式提出市场经济

1986年的一天,在从北戴河回北京的路上,时任中宣部部长的朱厚泽和田纪云乘坐胡耀邦的专列。胡耀邦让他们到他房间去。

胡耀邦对田纪云说:“中央两大综合部门,党中央这边是中宣部,国务院那边是国家计委。中宣部这边问题解决了,应早下决心解决计委的问题。”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机械、轻工、电子等加工工业,市场调节几乎占了主导地位。

计划管理部门既不管原料供给,也不管产品销售,企业按合同生产,在市场上采购原料,在市场上销售产品。

但是,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方面,理论却落后于实践。理论的进展为什么会遇到困难呢?因为马列主义的传统理论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样,马列主义的教科书和改革的现实就发生了冲突。如果放弃教科书的观点就会有政治风险;而如果坚持教科书的观点,改革就不能前进。

所以,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只能一步一步地试探,只有确信没有“地雷”才敢前进。

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是向马列主义教科书的挑战,改革每前进一步意味着马列主义教科书的退让。改革的动作过激,超越了当时能够容忍的政治限度,就会被坚持教科书的人们抓住把柄,改革就得被迫后退。

中国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索的趋向是逐步加大市场调节的份量,减少计划调节的份量。在计划调节中,又逐步加大指导性计划的比重,减少指令性计划的比重。既然同意搞商品经济,这样的趋势是必然的逻辑。

看到市场化进展加快,陈云深表忧虑。1988年,他针对中央搞市场化提出了8点意见。

陈云一开头就说: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你们正在摸索,摸索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还可以继续摸索,并随时总结经验。

在1992年以前,“中国是计划经济”这一基本原则是一直没有被触动的,只允许在这个大前提下探索计划如何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理论探讨中,有时向计划倾斜,有时则向市场倾斜。

当时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一是主辅论。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里先强调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框架内,辅以市场调节手段。

这种被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采纳的模式,在党的“十四大”以前,占主要地位。因为这个提法符合“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个传统理论。

二是板块论。持这种看法的人把产品分成几块,分别由计划和市场来调节。

例如,北方13所高校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指出:“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必须实行计划调节,就是说,由国家统一计划生产,统一规定价格,统一进行产品的分配。”“对于其他产品,则可实行市场调节的方式。”

三是渗透论。这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性和市场性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按比例发展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本来是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它们截然分开以致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

四是层次论。一种主张是,在宏观层次上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在微观层次上,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另一种主张是,在制度层次上要强调计划经济是特征,在运行层次上把两者看作是配置资源的手段。

五是时空论。主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和市场各有侧重。

例如,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主要采用市场调节;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加强计划管理。

还有其他一些看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仗剑独行斩鬼神》《人渣反派自救系统》《美食:美食系神豪》《任务又失败了》【书彤网】《制霸超级碗》《肝到厨神才算开始》《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剑阁闻铃》《非洲创业实录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其他连载374万字

作者:孤独麦客

简介: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