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导航

第10章 邓小平谈话确定改革方向

第10章邓小平谈话确定改革方向

1992年元旦,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到佛山的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打来的电话,讲了一句只有他听得懂的话:

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

陈开枝立马跟南海市委领导辞别。对方问:“有什么急事?吃了中午饭再走嘛!”

陈开枝回答:“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有什么急事。也许很快可以告诉你们,也许永远不能告诉你们。”

这份中央办公厅给广东省委的绝密电报,只有短短两行字:

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在当时,陈开枝身边不少人都认为邓小平是来广东休息的。但他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邓小平多年已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上海休息,上海早做好他休息的整套准备,一切摆设都按照他平常的生活习惯。

“他到广东不是来休息的,也不只是为了看看南方改革开放的成就。”陈开枝后来说。在当时,他预感到邓小平来广东,将有“一个大动作”!“又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即将在我们身边发生!”陈开枝这样判断。

陈开枝认为,邓小平来广东,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做出的一个不寻常的“大动作”:经济上由于治理整顿措施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为主,要求很急,力度很大,致使经济下滑、市场疲软、生产萎缩,发展速度受到一刀切的严格控制。

后来,陈开枝谈及邓小平南巡的历史意义时说:

邓小平南巡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没有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怎么开?没有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1992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谁能想象?可以说,在小平南巡之后,我才对‘扭转乾坤’4个字有了更深刻理解。”陈开枝后来对记者说。

在邓小平南巡途中,陈开枝多次听他讲过“不争论”。“他之所以说‘不争论’,是因为当时有不少争论,而且还相当激烈。”陈开枝认为。

这些争论归纳起来有这么一些问题:

基本路线的要点在哪里?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单干风……

在当时,这些问题被一些“左”派理论说得很玄奥,很吓唬人,严重干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不刹住这股风潮势头,就可能葬送社会主义。

所以,邓小平南巡的历史意义,无论从任何一个层面去认识,都是十分深远的。

南巡那年,邓小平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陈开枝说:“当时那么大年纪了,而且是个老百姓了,这时候站出来能不能镇得住,很难说。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不计个人安危,除了有勇气,还要有魄力,更要有策略。没有强烈的党性和热爱国家、人民的精神,是做不到这样子的。他确实是一个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

可以说,南巡讲话是邓小平对全党全国人民的庄严的政治交代。也可以说,这是老人家的历史性的“政治嘱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替代品

替代品

其他连载53万字

作者:半截白菜

简介:人人都说闻家小叔闻敛是退而求其次才选择夏言的。毕竟她有那么一个优秀耀眼的姐姐。夏言却成了闻敛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在一起这一年又一年。夏言在闻敛身上求不到永久的爱,等不到他低头。于是设计了一场惊天逃亡。2年后,闻敛摇下车窗,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男孩。眉眼宛如从他脸上印出来似的。他让保镖拦住那踩着高跟鞋,穿着旗袍的女人。咬牙逼问:“谁的?”夏言轻笑,眉眼温柔疏离:“我儿子,他姓夏。”他姓夏。夏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