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史记》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导航

四、《史记》的法制思想

【第1/2页】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资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司马迁十分重视法制,因此《史记》中记载了丰富的法制思想。

我国的法制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舜帝时代就已经任命了司法官。舜帝任命皋陶为“士”,即法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说:“皋陶,蛮夷各族侵扰中原,抢劫杀人,无恶不作,你去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在郊野、市、朝三个不同的地方执行;五种流放的刑罚要有一定的尺度,要根据五种流放的刑罚建立三种流放场地。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皋陶公平执法,使百姓信服。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

《史记》中的法制思想核心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刑法。因此,《史记》中的法制思想围绕这一核心,展现出以下三个主要内容。

一、推崇法德结合的治国理政思想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受到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史记》中的法制思想核心就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刑法。早在尧帝时期,舜创立了“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将德制与法治相结合。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尧认为舜这样做很好,就让舜担任司徒之职,谨慎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能遵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尧又让舜参与百官政务,各种事务变得有条不紊。“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让舜在明堂四门主持接待宾客的事务,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及宾客都恭恭敬敬。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了孔子和老子对法制的评价。孔子认为: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如果用政令引导百姓,用刑法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是却没有了羞耻之心。如果用德制引导百姓,用礼治来治理百姓,百姓们就既有羞耻之心又能自我检点且恪守正道。老子认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老子说,最有道德的人,不局限于形式上的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死守形式上的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法令越是严酷,盗贼就越多。司马迁对孔子和老子的观点十分认同。司马迁说:“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说:孔子和老子说得都对!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不是把国家政治治理好坏的根本。“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以前秦朝的法网很严密,但是奸诈欺伪还是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最为严重,上下互相推诿欺瞒,以致于国家无法振兴。这时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不使用强硬严酷的手段,怎能胜任其职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种情况下,宣扬道德的人便要失职了。“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所以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使案件不再发生。”老子说:“愚蠢浅陋的人听到道德就会大笑。”这些不是空话。“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汉朝初年,将严厉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将繁杂的法律条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法网宽疏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的政绩却很显著,不至于干出什么奸邪的行为,百姓平安无事。由此看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宽厚,而不在于酷刑。

因此司马迁十分推崇重视法德结合、轻刑缓罚的君主。例如,废除秦朝严刑峻法的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父老们遭受秦朝的苛法已经很久了,诽谤朝政的要灭族,人们相聚耳语的就要在街市上处斩示众。“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我和诸侯们立定盟约,先入关的就在关中称王,因此我应当称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我跟各位父老约定,法律只有三章:杀人的处死,伤人和抢劫的各当其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各级官吏和百姓都安居如故各司其职。我所以到这里来,目的是为父老们除害,不会有欺凌暴虐的行为,大家不要害怕。我之所以退兵驻守在霸上,是等待诸侯们到来共同制定遵守的纪律。刘邦便派人与秦朝官吏一同巡行各县乡,转告百姓。秦地的百姓很高兴,争先恐后地拿出牛羊酒食犒赏刘邦的士兵。刘邦推行了法德结合的政策,深得民心。

司马迁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残酷的刑法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汉朝兴起的原因是废除了严刑酷法,将法治与德制相结合。《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太史公司马迁说:夏朝政治讲究质朴厚道,质朴厚道的弊病是让百姓粗野失礼,因此殷朝奉行恭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恭敬的弊端是使百姓迷信,所以周朝人用讲究尊卑等级来承替它。“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讲究尊卑等级的弊端是使平民百姓不能以诚相见,因此纠正的办法莫如奉行质朴厚道。“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夏、商、周三王的治国法则循环往复,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在周朝和秦朝之间,可以说是讲究尊卑等级的弊端都暴露出来了。秦始皇赢政不加以修正,反而实施残酷的刑法,难道不是错误的吗?“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于是汉朝兴起,面对过去的弊端,能够改变治国法则,使百姓不疲倦,这就是得到天道的规律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22文学】《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天命在我》【重生了】《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大蓝书】《沧澜道》《被首座抛弃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

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

历史连载45万字

作者:坟土荒草

简介:想我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如今家破人亡还要女扮男装混在一群男人之中……这真是老天对我最大的考验,但是遇到这家伙,简直比老天爷的考验还要考验!套路与反套路,我一个小白兔早晚要被大灰狼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