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研制风云二号第三星
第15章研制风云二号第三星
“一次成功,稳定运行,三年寿命”是“风云2号”C星的质量目标,虽然只有12个字,但字字重如千斤,因为“风云2号”C星已没有退路,只能成功。
作为卫星研制总体单位,科技集团公司八院认真回顾总结了“风云2号”前3颗星在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风云2号”总设计师李卿说,为了保证C星的成功,八院首先在质量与管理上狠下功夫,制定了管理、元器件选用、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的大量文件,并将这些文件汇集成厚厚的一本书,作为C星研制生产的执法准则。“两总”和管理人员跑遍全国所有分系统单位,宣传这本书的内容,让所有分系统都深入了解这本书,全面掌握书中的各项规章。
为了确保成功,八院从源头抓起,对每一个更改点都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充分的试验验证。
同时,“两总”狠抓元器件的管理,增加了老练等试验项目。C星的技术控制与各方面的管理格外严格,研制中遇到问题都要反复地进行检验、测试,为的是不带问题出厂,不带疑点发射,不带隐患上天。
“风云2号”C星研制队是一个大协作的集体。卫星任务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11个分系统分别由八院、五院、四院、时代电子公司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空间中心,中电集团十八所等几十家单位组成的“国家队”联合研制完成。
“国家队”的成员单位虽然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烟台等地,但在研制上却保持了高度的步调一致。管理“国家队”首先需要有各项制度作保障,尤其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更是要有相应的标准把关,确保产品性能达到要求。
其次还要不断加强总体与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与联系,促进各分系统之间的合作,提高透明度。遇到难题和故障时,成立专题攻关小组,严格执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规章制度,共同攻克难关。
9月初,卫星发射队就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为“风云2号”C星发射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绵绵阴雨中,卫星专列抵达了车站,队员们不顾疲劳冒雨卸车,一干就是几小时。在阴冷的天气里,大多数人浑身上下被汗水和雨水全部浸透。
卫星上用的蓄电池从火车的特制冰柜里取出后,外壳就开始出汗,再加上裹着聚乙烯薄膜,又冷又湿又滑。队员们像对待酣睡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它运到技术区厂房。
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在卫星得不到太阳光照时,给卫星提供充足的能源,使之继续正常工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气象尖兵:中国成功发射系列气象卫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