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穿成灶户考科举
导航

第210章 初任考官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穿成灶户考科举》最新章节。

随着粮食增产,朝廷中也有了争议,那便是“既然粮食增产了,我们的田税要不要增加?”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眼见着全国各地粮食增长了,户部的收入应该的充足的,由兵部打头,工部紧随其后,向户部要银子。

户部,一如既往的没钱,穷的理直气壮。虽然粮食增产了,但是田税没有变化,还是按照原来定的税收的,只能说今年比去年收的足额,但需要弥补之前的亏空,现在所剩的也没有多少了。

当然,兵部、工部就不愿意了,觉得户部故意压着不给,这件事情就在朝廷上闹开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户部哭穷,兵部、工部要用钱,然后,就有人提出来了,“为什么粮食增产了,财政收入还没有增加?”

对啊,为什么?

户部当然也不是凭空哭穷,将今年的税收一摆,你们自己看吧,哪里来的银两。

听到这里,便有人提议,“既然现在一亩地能够增产二三百斤,为什么不再多收点税。”

此话一出,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就这样吵吵嚷嚷了一个多月,时间也到了次年的六月。

再不拿主意的话,这夏收就要过去了。

皇上是位仁君,当然不想老百姓刚看到希望,就增加他们的税收,否决了这项提议,不过也说了此事再议,让户部抓紧时间筹措银两。

至于粮食增产了,为什么税收还没有增加?或者想什么办法让收入增加,成了户部的头等大事。

不过这些暂时和凌霄没有关系,他在六月十五日,收到任命,前往南直隶任乡试主考官,即日赴任,不得有误。

和他一块儿担任主考官的还有左春坊左庶子戴济,正五品官员。

凌霄任命一公布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个翰林院的编修竟然能去当南直隶的主考官,看来凌霄这人在朝中不容小觑。

不过那可是南直隶,人才济济的地方,一个编修能压住阵吗?

压不压的住,凌霄不知道,自从公布他是乡试主考官后,小柱一天收到的拜帖就有五六十份。

为了早日到达南至隶,从公布任命,凌霄用了一天时间收拾行李,和南月简单告了别,便匆匆忙忙离开了。

娘他们在凌霄成亲后不久,便回老家去了。

戴济晕船,只能走陆路,所以两人并没有一块儿出发。凌霄随行的除了大柱、小柱二人外,还找了一些护卫,毕竟山高路远。

幸好两京之间有大运河相通,凌霄他们又拿着礼部的任命,一路上住的都是官府的驿站,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凌霄倒是感觉这大运河热闹的很。

要是时间不赶,一路上游山玩水也不是不可。

紧赶慢赶,他们在七月二十日到了南京,由南直隶的礼部接待,当日,凌霄便歇在了江南贡院。

临近考试,命题便是主考官的主要任务之一。

四书三道、经义四道;论一道,诏、诰、表各一道,判语五条;时务策五道;乡试考试题的类型还是原来的样子。

为此,凌霄在来的路上,将四书五经拿出来重新开始翻阅,认真找中间可以出题的内容,并将自己收集到的会试的试题进行了对比。

这仅仅是第一场的试题,出自四书五经,他主修的是春秋,在翰林院是对《诗经》着重研究了一下。

七月二十二日,戴济到了,和南京礼部这里的人简单会了个面,便到贡院这里和凌霄汇合。

八月九日乡试第一场便要开考,两人最晚也要在八月五日,将前两场的题出了,之后在考试前一天交于他人印刷。

京城礼部是有统筹考虑的,戴济年轻时候主修的是《礼记》,两人简单了分了一下,四书,各出两道;五经,凌霄两道,戴济三道。

诏、诰、表戴济负责,凌霄负责判语。时务策,戴济三道,凌霄两道。

两人虽然同为主考官,但实际戴济的官职要比凌霄的高。

在一些日常的安排中,仍然是以戴济为主,可能礼部也考虑到了,凌霄虽是探花,在翰林院任编修,但是年轻,到南直隶这里担任主考官,他们还是不放心。

戴济,正五品,且有在江西、陕西等省任主考官的经历,两个人的配合正好。

接下来,凌霄和戴济两人,各自在自己的房间开始出题,两天后,两人将自己出的题,相互之间进行一个评判。

这也是两个同考官的好处,可以商量着来。

为防漏题,不管是他们出废的题,还是稿纸,两人都烧了,并且嘱咐门口侍卫和送饭的仆人,不得随意进出两个的房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天唐锦绣

天唐锦绣

历史连载2147万字

作者:公子許

简介: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