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深圳发生第一次股灾
《成功尝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7章深圳发生第一次股灾
1990年底到1991年初,深圳股市遇到第一次股灾,这也是新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一次“股灾”。
包括缺乏经验的深圳管理层在内,谁都没有料到1990年11月下旬的多头惨烈失败会酿成一场“股灾”。这一年,股市的狂跌与深圳的冬天一起降临了。
到12月中旬,深圳股市每天以5%的跌停板速度,不带喘息地连续下挫,成交金额从上千万元萎缩至30多万元。不要说黑市交易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证券公司小小的柜台前亦可罗雀。
面对如此疯狂的下跌,12月13日,深圳市政府采取措施,不得不把每天5%的跌停板改为2%,然而依然无济于事。
香港《文汇报》对此惊呼道:
深圳股市在迈向股灾的边缘。
1990年的最后10天,股价平均下跌10.74%,股票市值损失达6.4亿元。
如此凶猛地下跌,对缺乏管理股市经验的深圳市政府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1990年12月下旬,深圳市长郑良玉、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张鸿义,市证券市场领导小组负责人,相继在公开发表对股市前景的看法时指出:
国务院领导同志再次明确支持深圳、上海继续搞好证券市场和股份制试验。
因此,那种对深圳股份制、证券股票市场的悲观情绪,是没有根据的。
深圳的股民们抱着对领导讲话的信心与希望,抱着旧欢新怨迎来了1991年的元旦。
1991年元旦,市政府出台令股民振奋的举措,把每天2%的跌停板,改为与涨停板一样,统统是0.5%。
同时,张鸿义副市长专门召集深圳5家上市公司负责人开会。明确向他们表态,上市公司的这次年终分红,应该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很显然,政府从关心股民的利益出发,希望通过分红派息,让股民得到可观的投资回报,来促使股市止跌企稳。
紧接着,为深圳股市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深圳党报《深圳特区报》又来了一个创举。
该报在第二版开辟了《股市纵横》专栏,供经济界、学术界及从事证券业的专家议论股市,还特意开辟了一个《股民之声》的栏目,让广大股民发表意见,献计献策。
这可以说是中国报刊上第一次开辟专门的股市栏目。
于是深圳的专家学者们对深圳是不是陷于“股灾”进行了热烈讨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王治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