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交易所参与救市行动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第13章交易所参与救市行动
1991年8月,深圳股市自1990年12月开市以后,连续下跌达9个月之久,总市值损失达七八亿元之多。
广大中小投资者大多在1990年10月股价高峰期入市。例如,某退休工人,倾其所有,于上年10月以每股250元购进深金田股票,此时,经拆细后仅值每股6.00元,相当于未拆细以前的每股60元,那情形简直是欲哭无泪。
同样的厄运也降临到深圳市龙头股深发展的广大持股人身上。深发展于7月30日拆细为每股29.54元,8月17日复盘,突然掉至每股10元。
市场一片恐慌,股市崩盘的危险迫在眉睫。
习惯于计划经济下过日子,却远未适应市场经济风险的投资人期待着政府。
没有一个国家的股市在产生疯狂暴跌时,政府会袖手旁观的,尤其是新兴的尚未成熟的股市,只是干预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比如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的“黑色星期四”,1200多家美国著名企业的股价大幅跳水,于是美国国会出台了“涨跌停板制度”。政府既然遏制了无理性的狂涨,对无理性的狂跌岂能坐视不管?
此时,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正式开业,上市公司6家,上市股票5亿多元。股民们会想,从股票市场建立以来,政府征收股票印花税及个人红利所得税超过1000万元,难道政府收了钱却在如此危难之机袖手旁观吗?
实际上当时深圳证券管理层与股民一样缺乏经验,与股民一样感到绝望,股票与股市对于管理层来说同样是新鲜事物。深发展股价在放开之后暴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位掌门人王健和禹国刚就不知所措了。
直到1991年4月22日,5只股票0成交,才使他们把救市提上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1991年7月10日,深交所召开救市会议。望着企业家们个个面露难色,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王健由于心情过度沉重和焦灼,竟与在证券营业厅望着深发展股价狂泻晕死过去的股民一样,猝然昏厥过去,被救护车拉走。绝望令他大面积心肌梗塞,生命垂危。
病房静悄悄,股市静悄悄,仿佛股市与王健一样,都在静寂中与死神搏斗着。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张鸿义3次到医院探望,市委书记李灏也到病房探望。经过整整10天的抢救,王健在医生的帮助下终于告别了死神。
然而股市呢?股市能战胜死神吗?股市靠谁来帮助战胜死神呢?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王健,每周悄悄溜出医院两次,到证券交易所巡视,望着跌势难止的股市,他绝望地思索着。
一年半以前,即1990年初,王健和副手禹国刚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来筹备深圳证券交易所。终于熬到了交易所开张,面对的却是股价的一路狂泻。
为了救市,禹国刚还两次到电台进行安民演说,对市场上散布的政策利空进行澄清,还马不停蹄地找市长、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商讨救市良方,然而无济于事。难道深圳的股市就此完结了吗?
想着想着,王健意识到救市刻不容缓,否则深圳股市将面临灭顶。在病榻上,王健焦灼万分地对禹国刚说:“应该把问题的严重性告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救市刻不容缓……”
禹国刚心里何尝不焦虑如焚,他一边跑医院看王健,一边跑政府找市领导。
那天他从医院出来,连夜驱车直奔各位市领导的家中,一家家地跑,一遍遍地说明形势的严重性,一位位地请求。用行政手段救市好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有些领导是有顾虑的。
“但深市是个才10个月大的婴儿,没有很强的免疫力,必须用一下特效药。”禹国刚急切地说。他的诚恳终于感动了市委领导,得到了“全权处理救市事宜”的“上方宝剑”。
1991年8月19日,深圳市政府面对严峻的局面,不得不召开各企业负责人会议商议如何救市,会议没有取得成果。
8月21日、23日、25日,市政府又连续三次组织企业家召开救市会议,可一提到出资问题,企业家们就一声不吭了,仿佛都有难言之隐。此时,企业家们与股民一样,谈“股”色变,所以他们怕自己拿出的资金打了水漂。
1991年9月2日,救市会议第五次召开,这次深圳市长郑良玉亲自出马,在强调了救市的急迫性之后,郑良玉说:
希望大家能积极入市,我们现在股价已跌到了这么低,大家买回去多便宜!你们买了,从长远的观点看,你们的利益是不会亏的。如果大家出力救市,不仅将来股价回升时有利可图,而且也能获救市有功之名,可谓是名利双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成功尝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