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JU-87轰炸机
【第1/2页】
《战斗机科技知识(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德国JU-87轰炸机
研制
“俯冲轰炸机”这一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当时英国皇家空军试制了世界上第一架俯冲轰炸机-SE5a,但由于在试验中被模拟对空炮火打得“千疮百孔”,因此宣布失败,没有继续进行研究。英国人并不知道当时低劣的技术条件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战后飞行科技的大幅度改进,俯冲轰炸机将主宰机动战场的天空。英国人停手后,在20~30年代有两个新兴海军大国-美国和日本都为自己的海军不断研制俯冲轰炸机,因为对于水面舰艇这种相对较小、速度较慢的目标来说,俯冲轰炸无疑是最好的攻击方法。
在陆上,新兴的德国空军为了即将到来的“闪电战”也紧锣密鼓的研制用来支援陆军突击部队的俯冲轰炸机,这种新飞机称为“斯图卡”。RLM(德意志帝国航空部)于1933年正式开始进行投标。
最初的设计意图记载在1934年2月的“紧急计划”中,当时为了开发Fi98样机和Hs123样机而于1933年先从美国进口了一架寇蒂斯“鹰II”单座双翼战斗机作为参考,因此最初的“斯图卡”被设计成一种具有空战能力的单座双翼飞机。
研制工作于1935年1月进入正轨,参加竞争的有阿勒道、海因克尔和容克斯3家公司,但是使用的机身都是K47样机-由容克斯公司设计师赫尔曼-鲍曼在1933年设计。(赫尔曼-鲍曼曾设计了著名的W34、G38样机机身)。
Ju87V1原型机
1934年夏,容克斯公司得到RLM许可开始制作3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Ju87V1在3个月后完成并开始试验。由于原定的尤莫210发动机不合适而改用R.R.克斯特(640HP)发动机,使用2叶木制螺旋桨,在第一次试飞中发现过热而扩大了机首进气口。但是问题仍然存在,Ju87V1的机尾和K47样机一样是双尾翼,在试验小角度俯冲时发生严重震动造成坠毁。
接下来在1935年完成了Ju87V2(机身号码D-UHUH)样机,它装备改进后的尤莫210Aa(610HP)发动机和新型3叶金属制可调式螺旋桨,因为V1坠毁的教训而改用单尾翼结构。但是V2的试飞拖延到年底,结果比V3样机还要晚。
V3样机(机身号码D-UKYQ)于1935年秋末开始试验,它的引擎位置降低使飞行员视界更宽广,垂直尾翼更大、而水平尾翼两端加装了整流条。
试验完成后,V2样机于1936年3月送往李希林试验中心作为竞赛机继续试验,而V3作为预备机入库收藏。
在德国空军中有很多人反对制造俯冲轰炸机,理由和一战时英国空军提出的“低空武器威胁论”一样。所幸俯冲轰炸机最大的支持者一战航空队英雄恩斯特·乌德特将军于1936年6月出任空军技术总监,他否定了这些指责,使“斯图卡”得以顺利试制。
这时以竞赛机为名义进行的俯冲轰炸机竞争进入白热化,有4架样机参与竞争:容克斯Ju87V2、海因克尔He118、阿勒道Ar18、Ha137,在预审后Ar18和Ha137被淘汰,Ha137是由于交货太晚而失去参赛资格,Ar18降为后备机,而Ju87V2和He118获准各制造10架。接下来乌德特亲自试飞Ju87V2,在着陆时摔了一下,所有人都以为容克斯输定了,因为对手He118是海因克尔博士的王牌产品,它是4架样机中唯一采用可收放起落架的,设计非常先进。
但实际试飞中却发现He118无法进行大于50度的大角度俯冲,乌德特在亲自试飞时曾试图突破这一限度,结果当场一头栽到泥地里,乌德特受伤。于是He118被取消资格,Ju87V2终于中标获准大量生产。
出于认真严谨的态度,容克斯公司在得到量产许可后仍坚持制作了一架最终试验机-V4,将V2和V3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改进,V4样机(机身号码D-UBIP)的引擎位置更低使飞行员视界进一步改善,垂直尾翼更大并且改为直角型(V3为圆弧型),主起落架的整流罩加大。V4仅在右翼装1挺7.92毫米MG17机枪,机身下挂250公斤炸弹,如果是单人飞行则最多可挂500公斤。容克斯公司将V4送交航空部进一步试验,虽然冒了丧失合同的危险,但这一务实态度使容克斯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当然容克斯公司对自己的技术水平也抱有100%的信心,结果不出所料,V4样机大获成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