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2章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1980年6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意见》指出:
过去一年的体制改革试点,我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是从分配方面,兼顾中央、地方、企业、个人的物质利益,以调动大家发展生产、增加盈利的积极性;另一个是从流通方面,在统购包销,计划分配上打开一个缺口,逐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开始改变生产与需要互相脱节的情况。在这两个方面,都已经开始收到相当大的效果。但是,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各种改革必然互相交错,有可能这一种改革妨碍那一种改革。
作者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我国过去一年多在经济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就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市场调节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今后体制改革,从改革流通制度着手更为重要。
最后,作者发出呼吁:
要想出一条新的路子来,按照适合于社会化大生产客观经济规律的办法来改组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
1980年7月31日,广东省工交部门召开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充分肯定了清远县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决定在各县推广,以便使全省的经济工作进一步活跃起来。
在会后,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省委秘书长杨应彬,同省人民政府经济部门负责人一起到清远县考察。
习仲勋一行看到这个县的工厂一派兴旺景象,形势使人振奋。有的工人说,清远县的经济改革,是工业部门30年来最得人心的政策。
习仲勋说,清远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依靠党的政策,把经济搞活。
清远县从1978年10月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全县17个国营工厂普遍由过去的财政统收统支办法改为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改革机构重叠,多头领导的工业管理体制,撤销各工业局,由县经济委员会直接管理国营工厂,县经委由行政机构变成企业性质的经济机构,把全县国营工业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都管起来。
改革后21个月来的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同样是这些工厂,改革前的21个月平均每月实现利润增长了36倍。
从利润总额分配的比例可以看出,国家得利最多,地方、企业、职工都从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好处。企业分到的钱,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盖职工宿舍。例如,县糖厂增添了一台造纸机;电瓷厂新建了一座隧道窑,生产出口的釉面瓷砖;印刷厂新建了彩印车间。
清远经验实际上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进一步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关系的经验。企业完成任务后超计划的盈利,国家不全部拿走,给企业和直接生产者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企业和职工都能从切身利益上更加关心生产的发展。这样就调动了县、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经营亏损、管理落后的局面迅速得到改变。
最早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清远氮肥厂,变化就非常明显。这个厂从建厂以来年年亏损,亏损额累计达700多万元,年年靠地方财政补贴。自从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以来,月月都是盈利,成为全县的“大盈利户”。
鉴于改革的呼声与事实,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说:
今明两年我国在试点的基础上,将加快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姚依林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谈到国家已经和将要采取的一些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在国营工业中全面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按照平等、互利、兼顾各方面经济利益的原则,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广泛地开展竞争,广开商品流通渠道;银行实行独立经营;逐步改革税制;实行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继续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工作。
因此,财政部长王丙乾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今明两年着重改革财政体制、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
在中央的领导下,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于是在国营企业中全面推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我在东京当报恩狐狸》《石破天穿越令狐冲》《末世第一狠人》《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贼天子》《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系统流小说】《青仙问道》《大奉打更人》
王治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