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周恩来视察新安江建设工地
【第1/2页】
张学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6章周恩来视察新安江建设工地
1959年4月初,党的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开完后,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李锐提议请周恩来到新安江去,看看这个正在施工的大水电站。
李锐说:“这个工程完全靠自力更生,是自己设计的,7.25万千瓦一台的机组,也是哈尔滨厂制造的。只要新安江一建成,就可以证明:中国的水电建设能够做到多快好省,中国的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应当优先开发水电。”
周恩来到达杭州后,同意抽出一天去视察新安江工地。
新安江工程规模同吉林丰满电站相似,装机65万千瓦,大于丰满,当时在世界上也属大工程。
新安江开工后,遇到的困难特别多。如从捷克斯洛伐克定购的大型施工机械,被调到天安门的“国庆工程”去了。浇筑大坝用的几台门式起重机,是从丰满调来的20世纪30年代老设备,其安全极令人担心。
最大的困难还是水泥,数量尤其质量成问题,被迫使用各种不够标号的水泥。
为解决水泥的数量和质量等问题,新安江副总工程师潘圭绥特于1959年3月11日赴北京,通过水利电力部向周恩来报告。
潘圭绥是1933年国立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1951年参加了黄坛口电站的建设,1956年出席全国劳模大会时曾受到周恩来的接见。
3月14日上午9时,潘圭绥在李锐的陪同下,来到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听取了李锐和潘圭绥的汇报,并请建设工程部部长刘秀峰一起参加。
潘圭绥见到周恩来和蔼的笑容,颤抖的手逐渐平稳了下来。
周恩来先说:“新安江电站目前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一项大工程。你们承担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最近我从电力工业部上报的一份材料上知道你们前段时间,大坝建设出现了问题,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新安江大坝是千秋万代的事业,不能留下一点隐患。据说,你们最大的困难还是水泥,水泥数量不足,尤其是质量问题。为解决你们的困难,今天不仅请潘圭绥你到这里,还请了建设工程部部长刘秀峰一起听取你们的汇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你们的困难。”
李锐插话说:“新安江大坝前段时间出现的质量问题,我有责任。为节约水泥,混凝土内有48%掺和料,这明显影响质量。”接着他又说,“现在国家调拨给我们的是低标号水泥,我们也只得用。”
周恩来面对着潘圭绥问:“潘总,300号水泥过去用过没有?”
潘圭绥回答:“300号水泥虽然没用过,在一个坝块上也曾用过几种水泥。”
这时,李锐又插话说:“他们虽没用300号水泥,没有经过试验,他们加48%的掺和料是错误的。”
周恩来听了潘圭绥和李锐的回答和插话,全清楚了。他没有批评潘圭绥和李锐,怀着沉重的心情说:
新安江这么大的工程,要有一个安全系数,实验室跟大批量生产要分开,三种东西是有区别的,一种是礼品,一种是展品,一种是产品。你们生产的是产品,产品是要对用户高度负责任的,不能有一点马虎。
新安江下游的几百万群众也是你们新安江电站的用户,对他们的生命财产要高度负责。因此,新安江电站建设不能像搞礼品、展品一样搞得花花哨哨,不实用。
在场的潘圭绥、李锐,特别是周恩来特意请来的刘秀峰部长,被周恩来这一番话说得脸火辣辣的,水泥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新安江电站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他们3个人深深感到肩上压着这担子的分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