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加紧施工建设新安江水电站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电力事业: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与运营》最新章节。
第14章加紧施工建设新安江水电站
1958年2月的一天,一辆汽车在浙江建德山区走着,一会儿穿过高山峻岭,一会儿又沿着新安江畔蜿蜒而上,曲折而下。
和暖的春风把山间的杜鹃花吹得摇摇晃晃,散发出一股醉人的芬香。下面的江水一清见底,连水中的鹅卵石都历历在目。
汽车上坐着第一次来采访新安江的记者们,他们身临其境,就像置身在美丽的山水画中。
当汽车过了建德仓摊,大家面前又出现了一幅鲜明壮丽的图景:高插云霄的群山把新安江夹在中间,一道绿色江水,闪闪发光。
就在这大江两岸,高山被劈开了,人们搭起了一丛丛工棚,竖起了连绵的竹架,数不清的汽车拖着尘土的尾巴,在公路上飞奔,火车装来大批建筑材料,成群的船只运来了满载的细沙和石块,无数的风钻机在向岩山进攻,斗车在蛛网般的轨道上往返奔驰。
周围15公里,一片沸腾的声音。
江边一排工棚里,住着水电站的建设者们。他们有来自官厅水库的机械施工队,有江西上犹的风钻机手和放炮工,还有浙江黄坛口、福建古田和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混凝土工、潜水工、电焊工、钳工、汽车司机,一共1.3万多人。
他们之中有工农业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也有复员的志愿军战士和参加劳动的机关干部。
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新安江,却这样称呼自己:“我们是新安江人。”
在风雪交加的夜里,他们一分钟也不停息地开挖基坑。在海拔115米的山腰上,他们仅仅依靠一根绳索,悬挂在那里敲开已经风化了的石块。
在离江底30米的河底探洞里,他们呼吸着极其恶劣的空气检查地质、岩层。
8小时不吃饭,不喝水,这在“新安江人”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们爬伏在抖动得使人肌肉发麻的风钻机上8个多小时,让风钻钻到12米深的岩层里去。
修钎工人陶健安小组的修钎速度8小时修900根次,创造了修4417根次的当时全国纪录!
新安江,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十分妩媚可爱,但是在雨季,它却要吞噬多少万亩庄稼,刺伤多少人的心。现在,战斗在那里的英雄们真正要使新安江美丽起来了,他们将要把新安江的水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自己勘察、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发电设备也是自己制造的。水电站装机容量58万千瓦,比官厅水电站大20倍,比我国当时最大的丰满水电站还多1.5万千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