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第1/2页】
《历史召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12章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1954年4月15日,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张明山、王崇伦、唐立方、黄荣昌、刘祖威、朱顺金、傅景文7人,向全国总工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
1954年4月20日,全国总工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赞成并支持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向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建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这个决定经党中央书记处讨论批准后,于5月27日正式下达。
在各级工会的组织下,全国职工立即响应,迅速掀起了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学习掌握新技术的热潮。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创新能手。其中一位是全国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周阿庆。
周阿庆,1923年生于浙江宁波。他出身贫苦,从17岁起就在上海等地学徒。1955年在南京无线电厂当了压铸工人。
长年的劳动,使周阿庆在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他学技术十分刻苦,因此练就了一手硬功夫。
1958年,周阿庆实现11项重大的技术革新,仅其中改进的模具旋钮心,就可以提高工效950倍,其他革新有的提高效率480倍,最小的在30倍以上,一举成为技术革新的能手。
不害怕困难,不迷信专家权成,是周阿庆的一大特点。他的这种可贵品质,在改革压铸机模具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1958年7月,周阿庆加工一种六角套筒的零件。这种零件很薄,因模具设计得不合理,加工时竟有60%的废品。周阿庆见浪费惊人,便去找工程师,要求改设计。而那位工程师认定无法解决,周阿庆几次要求均遭拒绝后,便决定自己动手。
经过一番苦心钻研,周阿庆大胆地设计出了一种小型模具,使压铸出来的零件全部合格。周阿庆的这种敢想敢干,不怕困难,不迷信权威的品质,鼓舞了不少工人去同困难作斗争。
1959年,是周阿庆在技术革新方面继续取得成就的一年。这一年的2月,当周阿庆听说工厂完成国家计划尚欠20多万个工,只有增加100个工人才能完成国家生产计划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决定在技术革新上挖掘潜力,寻找出路。
周阿庆同技术人员郑纪根合作,将一台只能压铸锌合金零件的压铸机,改革成能压铸锌铝合金的机器,提高工效几十倍,一年为国家节约15万个工时,解决了全厂的技术关键。
这一年5月,工厂要生产一批恒温槽零件,因加工工艺不过关,加工50件,只有五、六件合格。每加工一件需要200多个小时,浪费之大,没有一个人不为之痛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赤心巡天》《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森趣阁】《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云朵和山先生》《我有存款一万亿》《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梦想文学】《社恐对恋爱没有兴趣》《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