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发射风云一号第四星
第10章发射风云一号第四星
2002年5月15日凌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大战将临,往日喧嚣繁忙的黄土高原反而忽然变得静谧起来,空气中弥散着一种静穆的气息。
这一次进行的又是一箭双星发射,人们对即将升天的“风云1号”D星和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充满期待。在群山环抱中的发射阵地,经过4个月的沉寂之后,期待着又一个激情的迸射。
“长征4号”乙火箭托举着“风云1号”D星和“海洋1号”卫星稳稳地端坐在发射塔上,整装待发。“长4乙”的顶部有一个“舱位”,是实现卫星搭载的“襁褓”。
为适应“风云1号”D星和海洋一号卫星发射的需要,此枚“长征4号”乙火箭增加了第二有效载荷舱,用于双星发射时支持第一有效载荷并容纳第二有效载荷。
“风云1号”D星置于直径2.9米,高4.908米的卫星整流罩内,“海洋1号”卫星在“风云1号”D星下面,位于火箭第二有效载荷舱内。外面用整流罩保护,以使卫星免受气流冲刷,在火箭通过稠密大气层后,整流罩自动被抛掉。
发射就要开始了,高原天气变幻莫测,可是这会儿发射塔架上空却没有一丝云彩,为卫星发射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巍然屹立的发射塔架,将“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紧紧地簇拥在自已强有力的臂膀里,仿佛在恋恋不舍地进行临别耳语。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六十七次发射,也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十次以一箭双星的方式进行卫星发射。
上午7时50分,随着一号指挥员“各号注意!两小时准备!”口令的下达,封闭的发射塔架上的一、三、四、五层回转平台徐徐打开。
在距发射塔架约50多米远的一间平房里,技术人员将激光经纬仪镜头锁定在部分打开的八层东侧回转平台上的一个小“窗口”,对火箭实施精确瞄准,以便使火箭惯性坐标、发射坐标和箭体坐标三点合一。
40分钟准备时,火箭上的各种气管自动脱落,二、六、七、八、九层回转平台渐渐打开,“长四乙”乳白色的箭体展露出来,星箭组合体傲指苍穹。
25分钟过去了,两发绿色的信号弹从发射阵地打向天空,塔架和电源间的最后一批人员迅速撤离发射现场。10分钟后,两发红色信号弹掠过天际,此时距发射只有5分钟时间。
塔架100米外的地堡指挥大厅里,各系统的指挥员、设计师们坐在计算机或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显示火箭和卫星各种技术状态和参数的屏幕。塔架上的摆杆已经摆开。
1分钟准备!
5、4、3、2、1……
点火!
起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气象尖兵:中国成功发射系列气象卫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