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公羊”中型坦克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最新章节。
加拿大“公羊”中型坦克
概况
加拿大的坦克,是从引进起家的。1940年,加拿大军队只有二辆英制“维克斯”二型中型坦克、12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和14辆“维克斯”四型轻型坦克。
此外,加拿大还从美国购进了219辆M1917式轻型坦克和少量的VIII型“自由号”重型坦克。
这些一战期间研制和生产的老掉牙的美国坦克,在美国都是退役或闲置不用的坦克,加拿大以废钢铁的极低价格购进后,作为训练坦克乘员的教练车用。
加拿大自行制造的第一辆坦克,是仿造英国的“范伦泰”步兵坦克,由安格斯太平洋铁路工厂生产的。1941年至1943年间,共生产了1420辆该型坦克,其中的30辆留在加拿大用于部队训练,其余1390辆提供给苏联。1940年,加拿大军方决定独立研制坦克,以满足加拿大装甲部队的装备需求。
经军方论证,决定采用美国新研制的“格兰特”M3中型坦克作为底盘,对车体的某些部分和炮塔重新设计,取消了车体右侧的炮座和75毫米火炮,改装40毫米火炮。
1941年6月,由蒙特利尔机车厂制成了第一辆样车。1941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定名为“公羊”巡洋坦克。其凶悍的“公羊”图案是加拿大装甲兵司令华盛顿将军的家徽,以它来命名加拿大的一种重要的坦克,自然很有意义。
“公羊”巡洋坦克,分1型和2型两种型号。1型仅生产了50辆便停止生产,改为生产装57毫米火炮的“公羊”2型巡洋坦克。
到1943年2月停产时,共生产了1949辆“公羊”1/2型坦克。采用美国坦克的底盘,其上却安装英国的火炮,还用上了英国的名字,看来“公羊”坦克在设计和命名上,深深地打上了美、英坦克的烙印,成为美英坦克的“混血儿”。
两种型号
“公羊”1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9.5吨,乘员五人,车长5.79米,车宽2.77米,车高2.67米,车底距地高430毫米。
炮塔是重新设计的。M3中型坦克的炮塔座圈直径为1372毫米,改装后,炮塔座圈直径加大到1524毫米。炮塔外形上的不同,加上取消了车体右侧的炮座,成为识别“公羊”坦克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车长位于炮塔内左后方,炮长在他的前面,装填手在炮塔内右侧。
主要武器为一门英国造的两磅火炮,口径40毫米,火炮的高低射界为-7.5~+20度,方向射界360度,火炮的高低俯仰为手动操纵,炮塔旋转为液压操纵或手动操纵。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71发。
辅助武器为三挺7.62毫米机枪,一挺为并列机枪,一挺为高射机枪,还有一挺为车体前机枪,安装在车体前部左侧的小机枪塔上,方向射界为左120度,右50度,由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负责射击,弹药基数为4440发。
底盘和M3“格兰特”中型坦克基本相同。动力装置仍为“大陆”R975型9缸星型风冷汽油机,气缸排量为15.977升,但最大功率提高到400马力。
变速箱为定轴式变速箱,有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3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232公里。
车体和炮塔均为铸造钢装甲,但炮塔正面的装甲板是用螺栓连接的,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达76.2毫米,比起M3中型坦克的50毫米有相当大的加强。最小装甲厚度为25毫米。
有意思的是,在车体的两侧开了两个小门,这一点继承了M3中型坦克的衣钵,在其他坦克上很少见。车体两侧开侧门,有利于乘员上下车和补充弹药,但削弱了侧面的装甲防护性。
整个看来,“公羊”1型坦克的机动性和防护性都不错,但火力太弱是一个重大的缺点。这也是1型迅速停产转为生产2型的重要原因。
“公羊”2型巡洋坦克的最大改进之处是换装了六磅火炮,口径57毫米,弹药基数92发。其他的重要改进有:车体右侧的小机枪塔由通用的球形枪座取代,取消了车体右侧的侧门,改进了悬挂装置和离合器,采用了新式的空气滤清器。改进后的“公羊”2型较1型在性能上有较大提高。
大部分“公羊”2型坦克装备了加拿大驻英国的第四装甲师和第五装甲师。但是,“公羊”坦克本身并没有参加过二战后期的西线战斗,一部分“公羊”坦克用于训练,倒是其变型车辆往往更活跃在战斗的第一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