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61式中型坦克
【第1/2页】
日本61式中型坦克
概述
61式坦克是战后日本仿美M47/48坦克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国产坦克,该坦克的研制始于自卫队成立初期。
因当时陆上自卫队的主要坦克装备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侵朝战争中使用的M24、M41轻型坦克和M4A3中型坦克等,由于这些坦克战术技术性能落后,部件补给困难,操作不便,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国产坦克,更换上述装备。
1955年日本防卫厅根据武器装备国产化、现代化计划的需要,正式决定研制国产坦克。当时,防卫厅充分估计到战后首次发展坦克的困难和有利条件。
例如,尽管战后没有独立的坦克工业,同时还有经费不足等问题,但是日本在侵朝战争中从维修、拆修美军的M46、M47等坦克中掌握了一定的坦克技术,加之战前制造坦克的基础,因此防卫厅对发展国产坦克的信心是充足的。
防卫厅对战后国产坦克要求必须能适应日本本土作战,性能必须能与苏制的T54/55坦克相匹敌。研制的国产坦克样车命名为STA,意为“日本第一代国产坦克样车”。因STA的研制时间紧迫,故部件研制与样车研制是同时进行的。
技术研究本部根据STA的设计方案,按实际尺寸于1955年10月先制成木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技术研究本部与三菱重工协作,从1955年12月开始到1960年1月先后进行了两次整车试制。
两次试制共制造型号为STA1、STA2、STA3和STA4等4辆样车并进行了技术与使用试验。在正式定型之前,对第二次整车试制的STA3和STA4两辆样车进行了适当改进,于1961年4月正式定型,命名为61式坦克。
该坦克在1962年度正式装备,最初优先装备一部分陆上自卫队直属部队以及北海道部队。到1975年2月总共生产560辆,1984年12月开始退役,到1988年度尚有424辆。
该坦克的研制总经费按1962年度币值计算约5亿日元,每辆坦克的价格约7000万日元。
结构特点
总体布置
该坦克总体布置的特点是动力后置,传动前置,传动轴通过中间的战斗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