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最新章节。
李世民
公元599年1月21日,李世民生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
李世民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爱好历史、文学,练得一手好字;又因军事世家的影响,受过比较严格的军事训练,善使弓箭。据说,百步之外,他一箭能射穿门板。对于兵法战策,他也钻研颇深,少年时就能与父亲谈论用兵之道。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他18岁,跟随父亲来到太原。当时农民起义正蓬勃发展,隋朝政权呈土崩瓦解之势。他加紧结纳四方豪杰,在晋阳宫副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人的谋划下,劝父亲李渊把握时机,起兵反隋,夺取天下。这年夏天,李渊将炀帝派来监视他的副手王威、高君雅处决,正式举兵进攻长安。李世民被任命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冬天,李世民会同其兄李建成部攻克长安。次年,李渊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李世民拜为尚书令,晋封秦王。
唐朝建立之初,周边群雄并峙。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间,李世民东征西战,先后铲除了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徐圆朗等各个割据势力,镇压了窦建德及其部将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李世民声望日高,手下聚集了大批来自中小地主乃至劳动人民出身的贤士勇将,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因而他与太子李建成为争夺皇位的斗争迅速加剧,终于导致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采用政变手段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其弟齐王李元吉也被他的部将尉迟敬德射死。3个月后,李世民顺利登上帝位,改年号为“贞观”。李渊被尊为太上皇,至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离开人世。
贞观之初,李世民便着手扩大宰相班子,发挥宰相班子的集体智慧,完善三省六部制。李世民扩大宰相班子,集思广益,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决策的乖谬,免使封建国家重蹈隋之覆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