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保卫延安
导航

黑土地决策之争

【第1/3页】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黑土地决策之争

1947年4月,在陕北靖边县。

王家湾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它的西面和北面是古长城遗址,东面是无定河,南面是延安。自从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犯陕甘宁边区、攻占延安后,中共机关辗转来到这里。小村很穷,又经敌烧杀掳掠,几乎没有一间好的窑洞,门窗也都烧光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陕北的早春,寒意料峭。在破旧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身披灰棉袄,手夹香烟,边踱步边沉思。他走到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前,思绪飞向全国战场。

自从蒋介石挑起内战以来,解放军已走过了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了。别看敌人尚在山东、陕北张牙舞爪,但这已是蒋家王朝灭亡前的最后几扑。在全国战场上,解放军虽然在数量上还少于敌军,装备也略差一些。但近一年来,由于正确采取了内线作战的方针,不惜付出相当大的伤亡和大片土地被敌占领为代价,使自己随时处于主动地位,终于歼敌百万,并在一些地区转入反攻。许多解放区已相继连成一片,便有了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这种情形是楚汉战争的萧何“兴汉中卒、辄补缺”所不能比拟的!

蒋介石已放弃“全面进攻”战略,进入“重点进攻”。他在全国的态势是被解放军分割牵制于5大战略区:陈诚集团55万人在东北,傅作义集团60余万人在华北,刘峙集团60余万人在华东,白崇禧集团70万人在中原,志大才疏的胡宗南40多万人陷在西北。这5个大包袱,蒋介石硬背不走,软甩不掉,处于被动挨打之中。

战争发展的趋势表明,共产党已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毛泽东同志兴奋地对其他同志说:

“这就好比爬山,我们已过了最艰难的陡坡,来到山顶,前面是一马平川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我们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要敢于打解放军从没打过的大仗。”

“攻克敌人盘踞的大城市。”

“还要敢于歼灭蒋介石的重兵集团!”

周恩来同志笑着说:

“我们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现在正要用全国性的反攻来配合。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又像他的‘内壕’。这回我们要毫不客气地打到蒋介石的‘内壕’去,在他兵力收缩之前歼灭他。”

战略决战的时机到来了。但首战应指向哪里,从什么地区开始?中央领导同志正热烈讨论着。

古代军事家历来重视初战时机,兵法云“势已成,机已至,人已集,而又迁延迟缓者,北隳军也。”选择战机须当机立断,犹如猎手逐兽,击兔于跃起,射鹘于扑落,容不得半点迟疑。然而,初战又必须十分慎重,“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初战必须建立在确有胜利把握的基础上。

这第一着棋究竟投向哪里会更有利于全局的发展呢?毛泽东同志走出窑洞,在寒风和夜色中独步沉思。他手里虽没有文件图表,但全国各战区的形势和部队的情况,都印刻在他的记忆中。

东北!远隔万里的东北……

一年多来,东北局正确地领导的剿匪和土改工作,已达到了人民支持、后方稳定、根据地巩固的预期目标,并经过连续作战,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东北战场比其他地区更具有与国民党军队进行首次决战的“资格”。

毛泽东同志疾走回窑洞,向其他同志建议,首先东北战场组织第一场战略性决战。

中央经过几天的讨论,同意了这个意见。

1947年5月20日,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给东北局领导去电,高度评价了他们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的成绩。毛泽东同志指出:

“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目前,你们以8个师南进,希望能于夏秋两季解决南满问题,争取于冬春两季向热河、冀东行动。该区共有人口1500万,为将来夺取长春、北宁两路及长、沈、平、津4个城市必不可少之条件。”这就提出了首战东北,准备于辽西地区组织大战役的设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我!清理员!

我!清理员!

其他连载298万字

作者:鱼狱圄

简介:“拿好,这是你这周的薪水。”抬手递了个小袋子过来后,桌后面翘着二郎腿的女人随手在小本子上勾了一下,随即头也不抬地挥手撵人道:“记得自己去报一下税……下一个!”“等等!”把小袋子里的钱币倒出来后,看着掌心八枚大的一枚小的,总共九枚脏兮兮的硬币,李昂不由得震惊地瞪大了双眼,恨不能当场扑过去和她决一死战。“该死的!我这周二才刚击退了妄图侵蚀世界的邪神!你个混蛋居然连救世主的工资也要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