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攻克天津
导航

蒋介石焚香祈祷

【第1/3页】

蒋介石焚香祈祷

山坞春深,杜鹃声声,夜来风雨,凄凄清清,搅得蒋介石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这时,时令虽是阴历四月中旬,可是因为连日黄梅雨,又在深山之中,气温仍然很低。他睡不着,干脆起身,穿好衣衫,在室内来回踱起步来。

近来,蒋介石的心情更加烦躁了。他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吃得很少,夜不成眠,惶惶然不可终日。蒋介石知道和谈破裂他被赶出大陆已经用不了多少时间了。现在他是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好象一个重病垂危之人,已是沉疴绝症,尽管家属还在忙着抢救,只不过想多延捱一些时日而已,哪有什么回天之术!

“就要离开这出生地了……”蒋介石感伤地闭上眼睛,沉思冥想,心头涌起一股酸楚的暗流,“时光不多了,最好到祖宗坟墓、名山大刹去告告别,辞辞行。”

蒋介石的乡土观念是比较重的,特别在这充满离情别绪的时候。他叫侍从把蒋经国叫来,对他说:

“本来清明那天,我是想到你太外公、太外婆的坟上去祭扫一番的,可是没有时间。这次一定要到葛竹去,后天,你的妻子,还有爱伦、爱民都去。”

“好。”蒋经国唯命是从。

“还有,你叫丰镐房账房到宁波赵大有糕店去定一批油包,老规矩,每只四两重,到葛竹去上坟。我要分给王家族里的子孙,每人一双。”蒋介石说罢,叹了口气说:“唉!这次祭扫以后,不知何日能再来啊。”

蒋经国看父亲这般认真的样子,真象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在一丝不疏忽地处理后事。但蒋经国也感到有些不安,就提醒他说:

“父亲,葛竹接近四明山核心地带,安全问题……”

自从他们父子俩回到溪口,保安部队曾几次“清剿”过四明山区,也曾捉住过四明山中共的几个民运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发现大股武装。听情报人员说:四明山共军主力已跳到天台一带。深山冷岙藏下几百名武装也不是不可能的。

“叫他们在外围先来一次清剿,至于交通工具嘛,我看还是坐竹筏上溯,从溪口一直可以到葛竹,两岸多加警卫就是了。”蒋介石吩咐道。他考虑得很具体、细致。

谁会想到,在这紧要时刻,这老头子竟豪情勃发,坐起竹筏来了。想想看,坐竹筏该有多危险哪,不光速度慢,还目标大,容易暴露。这不象坐汽车可躲在车厢里,要进要退速度快,灵活机动。坐在竹筏上,万一两岸遇到狙击,真是躲也躲不了,逃也逃不脱……蒋经国不敢往下想了,只是命令侍卫队去加强沿途的警戒,还要进行一次大搜捕。

这一天,细雨蒙蒙,时而放晴,时而凉雨飘洒。蒋介石父子,还有媳妇芳良、孙子爱伦、孙女爱民,以及俞济时等一行,登上一条大竹筏,自剡溪缓缓向上溯行。

这条大竹筏前后,还跟着两条竹筏,载的全是警卫人员,还带有蒸笼、套篮,里边装着从宁波专门定做来的水晶油包,以及香烛之类的东西。

蒋介石过去曾有过春郊放筏的豪兴,这次心绪烦躁,哪里还有什么豪情!而其他人却更无游春的半点兴致,只是感到分外紧张,仿佛人们走在薄冰上,每一步都埋伏着危险。

剡溪两岸全是警卫部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有的躲在溪边的草丛中,有的藏在山岗的树荫里。这一带山野的农民都被赶光了,山路上也行人绝迹。在这空荡荡的春山溪流中,只有这三条孤零零的竹筏,象送丧一样缓缓行进。

山区人民本来就够苦了,抓壮丁,土匪抢,现在还要受这种折磨。

上午9时左右,竹筏已驶到葛溪。一路上生怕出事,艄公拼命挥动长竹篙,在溪流中使劲撑着,竹筏才有这较快的速度。现在,他们的衣衫全被汗水浸透了。

葛溪是个荒僻的深山冷岙,只见两岸高山矗立,绵亘不绝,早晚望不见太阳。从斑竹园到驻岭约五里,自驻岭到葛竹又五里。葛溪约二丈宽,水清见底,水底的砂石历历可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席卷天灾

席卷天灾

其他全本104万字

作者:黄小婵

简介:预收1:带着超市大逃亡重生回来的乔青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让丈夫回家。“请不了假?那你就跟老板说你老婆要跳楼了!”她冷静地开始网上购物,约师傅上门来改装门窗、加装水箱、安装太阳能,铺地暖……直到各种物资堆满家中每一寸土地,丈夫风尘仆仆出现在眼前,乔青青才大哭着扑上去“我好想你!”十年了,在那风雨交加,浮萍飘零的日子里,我每一天都在想念你。这一次我们要一起面对席卷而来的末世天灾,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