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攻克天津
导航

修家谱以明正宗

【第1/2页】

修家谱以明正宗

杭州市民虽然迎来了1949年的元旦,但新年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什么希望和欢乐。看那些在路上、湖畔匆匆为生计奔走的人们,脸上没有笑容,显得迟钝和沮丧,一个个都是那样疲惫而忧郁,带着一种世纪末的烦躁和不安。唉!这样的年头,大家都麻木了,新年,还有什么欢欣可言!

呼啸的西北风刮过西子湖面,激起波澜,拍打着倒坍的堤岸,发出哗哗的涛声。几只瘦黑的寒鸦、野鸭“哇——哇——”地哀叫着,落到光秃的柳树上。白堤上的“一株杨柳一株桃”,早已看不到旖旎的阳春三月风光,只留下一些残叶枯枝,在寒风中瑟瑟抖动。冬日的西子湖畔显得特别阴冷、荒漠。

蒋介石的座机在宁波市郊的栎社机场降落。一行人换乘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美国高级避弹轿车,沿着鄞奉公路,浩浩荡荡地向奉化溪口开来了。

溪口镇一头由公路通宁波,另一头就通向山区了。这苍黛在群山北连四明,南通天台,真是苍山如海,山深林密。剡溪上游有九曲,相传是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隐居之处,那里还有右军祠、石砚、墨池、鹅池等遗迹,雪窦寺、千丈岩、云隐潭等名胜。唐宋以来的贺知章、王安石、苏轼、曾巩、李清照等著名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游咏过,留下不少著名诗篇。

因为这里,出了蒋介石这样的人物,溪口这个地方就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注意。除了八年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几乎每年都要回溪口老家一次,时间大多在清明前后,可是这次回溪口,却例外地在旧历年关。

“这次我真的要下野了吗?这次下野,还能重新复出吗?”蒋介石在车上遥见家乡溪口已隐隐在望,心里茫茫然地思忖着。家乡的明山秀水现在引不起他的闲情逸致了!

轿车驶进溪口,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城门。匾额上镌刻着于右任亲笔书写的“武岭”两个大字。

武岭学校的学生一律穿着黑色制服,吹着军号,敲着大鼓,在武岭门前迎接这位下野的总统。

蒋介石木然地看着车窗外的人群,一阵心酸。他想举手向家乡的子弟致意,不知为什么,手始终没有抬起来。

轿车缓缓驶进武岭门。右边是武岭学校的一幢幢整齐的洋房;左边就是武岭公园了。

公园边上,原来有个叫“乐亭”的别墅,当地百姓叫它“少皇宫”,是座建造在剡溪之滨的水榭式建筑,飞檐翘角的近水楼台,内部设备,均采西式:有暖气、浴室、餐厅、大小客厅、卧室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日本飞机炸毁了。“乐亭”的东首,建有平顶洋楼一幢,低于“乐亭”丈余,有水泥砌的露天走廊相通。这就是蒋经国的别墅。现在,此楼专供来访的显要客人及侍从秘书享用。过去陈布雷随蒋介石到溪口,汪精卫来溪口拜访蒋介石,大都住在这里。洋楼下为机要译电室,楼顶上的平台是专为夜里警卫的了望台。

现在,蒋介石又回家乡来了。群众看见他率领着浩浩荡荡一行人开进溪口,而且传说他这次不是扫墓,而是回来修家谱。溪口的老百姓都感到有点奇怪:回来进家谱干么要带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警卫组主任石祖德、参军施觉民,还有警卫总队长、通讯总队长……这一大帮穿黄呢军装和穿中山装的人?而且在武岭山南端临溪的小洋房上还架起了天线。这几天,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弄得溪口镇人心惶惶,一时猜测传闻者不少,看来,蒋介石真的要在溪口住一段时间了。

年关已近,凛冽的西北风日夜呼啸,天气冥晦欲雪。溪口镇的街上有不少从山里来的卖柴、卖炭的山民。由于时局动荡不安,物价飞涨,卖主和买主都无心做生意。人们聚在一起,悄声谈论:

“哎,徐蚌会战,国军吃了败仗,形势很紧张哪!”

“听说蒋总统下野了,所以才回老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我!清理员!

我!清理员!

其他连载298万字

作者:鱼狱圄

简介:“拿好,这是你这周的薪水。”抬手递了个小袋子过来后,桌后面翘着二郎腿的女人随手在小本子上勾了一下,随即头也不抬地挥手撵人道:“记得自己去报一下税……下一个!”“等等!”把小袋子里的钱币倒出来后,看着掌心八枚大的一枚小的,总共九枚脏兮兮的硬币,李昂不由得震惊地瞪大了双眼,恨不能当场扑过去和她决一死战。“该死的!我这周二才刚击退了妄图侵蚀世界的邪神!你个混蛋居然连救世主的工资也要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