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挥手之间
【第1/2页】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庆谈判》最新章节。
毛泽东挥手之间
延安的秋天干爽清亮得很。早晨的阳光照耀在黄黄的土地上,闪闪地发着红光。
毛泽东吹灭了桌上的油灯,放下手中的笔,伸伸腰站起身来。窑洞外已经是大亮了,不知不觉,他又工作了一个通宵。他走出窑洞,深深地呼吸了一下清新的空气,精神为之一振。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坡上已经有羊群和牧羊人挥鞭晃动的身影。昨晚大概下过雨了,窑洞前两盆正怒放的月季花还带着晶莹的水珠,地上也有着早起的人留下的新鲜脚印。枣园,对毛泽东来说,是多么的熟悉,为了抗战,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壮大,毛泽东在枣园度过了近十年夜以继日的指挥生涯,写下了一篇篇鼓励人民斗志而令敌人颤栗的檄诗雄文。每当人们从枣园附近经过,看见窑洞里放射出来的灯光,便情不自禁地涌起敬仰之情。一位经常从枣园附近经过的当地民歌手甚至将这种情意谱写成歌曲。歌中唱道:“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自然知道他深深地被延安人民爱戴着。正因为这样,他犯愁了。明天他就要离开延安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那是一个军警特务多如牛毛的地方,延安的人民能放心地让他去吗?当然不能。如果因此而让拥戴他的人民为他的安全牵肠挂肚,坐卧不安,他能好受吗?唯一消除大家疑虑的办法,就是全党统一认识,让千千万万的党员去向群众解释,为什么要和国民党政府和谈。为了在明天离开延安时把这个问题向党内同志和党外群众讲清楚,毛泽东昨晚吃完饭,便关在窑洞里起草发给党内的《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费了一个整夜,初稿总算出来了。走走,轻松轻松。他晃动着两只微酸的胳膊,向窑洞前面的梨树林走去。
“主席,您早哇!”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毛泽东抬头看时,只见周恩来急匆匆地朝他走来,显然是有什么急事。
“恩来,找我有事?”毛泽东不由得站住问道。
“十万火急!”周恩来捏着厚厚一叠电报,朝毛泽东比划着说,“每封电报都这样写着,还说要立即送交主席,不得有半点耽搁。”
“啊?什么事这样紧急?”毛泽东被弄糊涂了。待他接过电报,一一展开,见到落款都是些解放区部队和地方党委负责人的名字,这才笑眯眯地瞅了周恩来一眼,然后带着几分欢快念了几封:
“蒋介石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又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这里面一定有个大阴谋!”
“请毛主席不要去重庆,顶多周副主席去就行了……”
“……周副主席现在也不能去,中央任何领导同志都不能去……”
毛泽东忍俊不禁道:“这些同志呀,都是党的高级干部,怎么说起话来天真得像个小孩子呢?蒋介石那样热情,一而再、再而三地邀我去重庆做客,我怎么能谢绝人家的好意不去了呢?恭敬不如从命嘛!”
对于毛泽东这一番幽默风趣的话语,周恩来只是微微笑了笑。作为毛泽东的助手,他有责任把他认为需要报告的事情尽快告诉给毛泽东,而不能像毛泽东那样在风趣的笑谈中来传递信息。于是他报告说:
“电报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告诉你吧:昨晚,你在案前通宵达旦地工作,延安的人民也通宵达旦地在议论着。听说你要亲自去重庆会见蒋介石,延安人民的心就像系了一块巨石,感到沉重极了,他们都在为你的安全担忧啊。天还未亮,就已经有好几十个人来找我,要我来劝劝主席,不要去重庆。”
“哦,这样热闹。”毛泽东来了兴趣,对于来自下边的情况,毛泽东从来都是很爱听的。“恩来,你说说看,那些找你的人都是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有位从前线回来的战士说:谈判自然是可以的,这无非表明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不能不承认我们共产党军队的强大,不能不考虑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但是,毛主席不能去。要谈判,请他蒋介石到延安来,咱们保证和西安事变一样,让他有来有去。谈不成不要紧,要打仗,战场上见个高低。”
“呀,看来这是一位骁勇的战士。不过,可不能什么问题都用刺刀来解决啊!说下去,恩来,我洗耳恭听。”
“有位私塾先生发火了。他说,蒋介石不讲信义,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他却高喊和平,电邀主席谈判,更是心怀叵测。而主席你竟然不曾三思,贸然前去,莫非是要学宋江的样子,接受朝廷的招安不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