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城内大休整
【第1/3页】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遵义城内大休整
1935年1月3日,红四团在江界突破了乌江防线,控制了渡口。
天大亮,红军全部渡江完毕,随即向遵义前进。团长朱水秋同志骑着马,打开他那个终日不离身的皮挂包,取出了50000:1的地图,摊在马颈上,开始了“鞍上办公”。这种“鞍上办公”,在长征的路上,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研究的结果,确定一、二营为突击营,从遵义东、南两面突进去;三营为预备队。
当天晚上,宿在离遵义90里外的团溪镇。
翌日,天还墨黑墨黑,王集成就起了床。刚起床,警卫员前来报告:中央直属纵队的刘伯承司令员来了。朱团长匆匆地洗了脸,就去集合部队,王集成立刻到了刘司令员那里。
一跨进门槛,见司令员正在洗脸。从谈话中,知道他是连夜从总部赶来的。然而在他那由于操劳过度而消瘦了的面孔上,却找不出一丝倦意。
他问王集成:“你们打遵义有把握么?”
“我们已经研究好了,没有问题。王家烈的部队我们领教过,一定能拿下来。”接着王便把战斗方案向他作了汇报。他思考了一阵,点头同意了。随后他又关切地问道:
“战士们一定很疲劳吧?”
“疲劳是疲劳,可大家一听说打仗,情绪就都鼓起来了,疲劳也早忘没了。”
他又进一步叮咛道:“我们的日子是比较艰难的,要求仗打得好,还要伤亡少,又要节省子弹,这就需要多用点智慧!”
部队疾步向遵义挺进。午后,侦察员报告:在距遵义30里的地方发现敌人的外围据点,驻有1个多营的兵力。刘司令员指示红四团:要全歼这里的敌人,不准有一个漏网,否则,走漏了风声,将会影响打遵义。王集成立刻将部队像一把钳子似的分成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钳住了这个庄子。
3点多钟,开始了攻击。这时天下起大雨,战士们一个个被淋得好像洗了个澡。但这对于战士们已是家常便饭了。遭罪的倒是敌人,他们迷信乌江天险的障碍,又认为大雨天更为太平,因此当他们听到枪声仓皇迎战的时候,早已成了瓮中之鳖了。
没多久,部队就打进了庄子。敌营长企图逃窜,带着一股残兵在庄内东冲西撞,也没逃出红军的包围圈。红四团完全实现了刘司令员的指示,所有的敌人除了死的,凡是有口气的都当了俘虏。遗憾的是,敌营长的性子太急,死得早了些,要不还能多了解一些有关遵义城的情况。
遵义的触角,被红军搞掉了,反过来又变成了红军的触角。为了详细地了解遵义的情况,王集成从俘虏中找了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个出身较贫寒的士兵,进行谈话。
开始,他们答起话来总是结结巴巴的。
王见他们这样害怕、怀疑,首先向他们讲清了红军的俘虏政策,说明了红军是打倒军阀、地主,为了穷人翻身的工农队伍。并且告诉他们,红军今天就要打遵义,谁了解遵义的情况,应当详细报告,说得对的事后有赏。
那位连长一听,急忙站了起来,点头躬腰说:“长官,红军对我们这么好,小人哪敢不效劳!”接着他就把遵义的工事、守敌的实力,一一讲了,并画了一幅地图。
最后,发给他们每人3块银元。虽然红军的生活很困难,没有钱,但是对俘虏还是仁至义尽的。他们捧着银元感激地说:“我们当官的说你们红鼻子、绿眼睛,杀人放火,抓着我们挖眼剖腹,我们真害怕,没想到你们竟是最好的人,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遵义城敌人的底细被红军摸着了。王集成跟朱团长研究,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城,打个便宜仗。他们把这个打算报告了刘伯承,刘说:“很好,这就是智慧。”并嘱咐说:“装敌人一定要装得象,千万不能叫敌人看出馅来。”
这出戏主要的角色由一营长曾宝堂来演。他带着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20—30个司号员,个个都是一色的敌军打扮。另外,那十几个经过教育的俘虏,也派给了他们。其他部队都跟在后面,准备诈城不成,便强攻上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