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蒋介石选择内战
导航

兵不血刃渡黄河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兵不血刃渡黄河

仲夏之夜。

从濮城至东阿间300里的黄河水,正奔腾不息,打着涡漩哗哗啦啦由西向东流淌。夜,安谧静寂,星垂平野,月涌中流,河边只有芦苇与菖蒲叶子,在夜风吹动下轻轻作响。在夜色苍茫中,黄河船工从芦苇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木船,邓小平政委敏捷地跳上船去,然后又扭过头来,帮助两名卫士把刘伯承司令员也拉上木船,两位野战大军的主帅,意气风发地并肩站在船头上,船像脱弦利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这是1947年6月30日晚,刘伯承与邓小平两位主帅指挥12万野战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开始战略反攻的情景。湍急的河水激起的浪花拍打着船舷,桨橹发出单调的节拍。邓政委解开自己胸前的钮扣,让和畅的薰风吹拂着他宽阔的胸膛。

“……什么足抵‘四十万大军’的黄河防线?”夜风掀动着邓政委的衣襟,他把双手插在自己腰间,对身边的司令员说,“这不是一枪未发,就踩在我们的脚底下了吗!”

“是啊,是啊!”刘司令员用手推了推自己的玳瑁框眼镜,非常赞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渡陈仓呢!这就叫‘临晋设疑,夏阳渡军’嘛!”两位首长谈笑风生,相视而笑。面对此情此景,再听着两位首长的一对一答,伫立在刘、邓身后的指挥部人员,个个露出惊喜之色。谁都知道,国民党报纸和中央社差不多天天都在吹嘘,黄河是足抵“四十万大军”的天然防线,是东方的“马其诺”!就连站在刘、邓身后的参谋们和随从人员都处在惊疑之中,难道这号称颠扑不破的防线,就这样突破了吗?敌人的河防部队在哪里?为什么这样风平浪静,为什么敌人竟一枪不发?在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刘、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精湛高明的军事指挥艺术,无不折腰服膺,打心眼儿里佩服,都觉得这是个学习刘邓军事指挥实践的最好机会。

这是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二个年头的事了。国民党把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迫改为重点进攻,敌人分别把二十多万的兵力压在陕北战场上;又调四十多万重兵放在华东战场上。刘邓把这种形势,称作是一只大哑铃,两头沉,中间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刘邓大军实施中央突破、展开战略进攻的方针,以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至于何时行动,如何突破黄河天险,一切由刘邓决定。

在渡河之前,刘邓把野战大军中的12万精兵,盘弓挽马地放在自己身边,让这12万人纹丝儿不动。却让太行、冀南军区部队,在豫北发起攻势,跟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又令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地区佯攻,以转移敌人视线,刘邓则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指挥部设在一间典型的农民住房里,黄泥巴墙,苫着茅草顶,房间不大,四周墙上钉满作战地图,中间摆着两张对接的八仙桌,桌上铺着黄呢军毯,邓政委坐在桌边,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抽烟。面前一只粗瓷碟已堆满了烟蒂,有人把它移开,新放上一只小碟,又扔进两三个烟蒂。刘司令员把双手插在腰间赭色皮带中,围着呢毯方桌在踱步。参谋长李达在屋角手执耳机,接听冀南、豫皖苏军区报告战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蒋介石选择内战》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九零年代之我的老公是矿业大亨

九零年代之我的老公是矿业大亨

其他全本65万字

作者:骨色弯刀

简介:【狼子野心步步为营占有欲强攻x作精美人明星歌手受】方黎十九岁那年,他父亲卷走了矿上所有钱款人间蒸发,他被讨薪的工人围追,是身边捡来的秦卫东拼出一条命,带他逃离了那座灰蒙的大山。90年代,正值国家逐渐放开矿山资源开采的机遇期,两个少年从小镇走出,一无所有,年轻的秦卫东凭借卓越的头脑,步步为营,成为国企矿业集团的总经理,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在琴行打工的方黎也被星探相中,在即将完成音乐梦想之时,方黎怎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