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最后冲刺 第16章 进行星箭技术的协调
王金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卷最后冲刺第16章进行星箭技术的协调
国务院秘书局在文件中写道:“亚洲卫星作为我国为国外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若能实现,对我国卫星发射服务打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两个加拿大专家在考察总结中写道:“中国火箭生产质量管理在某些方面要高于北美。”
休斯公司的专家说:“我们对火箭一直很放心,中国的火箭专家造诣很深。”
发射合同签订后,中方在商务谈判的基础上,开始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重中之重是卫星和火箭的技术协调性问题。
由于“亚洲一号”卫星是“长征”火箭第一次发射的美国卫星,双方的技术人员都非常认真和谨慎。卫星和火箭在进入发射场之前没有“见面”的机会,星箭接口完全靠双方的专家按“纸上谈兵”的方式进行作业。
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HS—376通信卫星在当时是性能比较可靠的通信卫星,所以选择中国“长征三号”作为运载工具,就是看到“长征”系列火箭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这正是我国运载火箭在国际市场承揽国外用户的最大优势。
谈判开始时中国就遇到很大的阻力,由于过去产品对外保密,技术协调内容,国际上有哪些惯例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航天人所陌生的,必须从头学起。同时,这是涉及中美两国的事情,中国航天人必须不卑不亢地平等交流,要达到这些要求,需克服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
如保密问题,这是国家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在技术协调中如果每个重要技术问题都要向上级请示,一个报告几个月也批不下来,就会延误时机。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领导把保密的界定权交给了总师,这样,中国航天人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手脚工作了。
事实上按照国际惯例,人家花几亿元人民币购买你的火箭和卫星时,即要对你的生产实行监督。无论是卫星经营商、制造商、保险公司都聘请了一批懂技术的专家到中国火箭卫星的生产厂、试验中心,实地考察第一手资料。
如果通过专家考察,证明我们的产品质量控制是有效的,生产的产品是可靠的,讨论后,才允许进一步开展工作,保险公司才进行保险。
在谈判过程中,对于大部分难题双方都是实事求是地想办法解决,但也有少数外国专家曾对中方的设计水平及质量控制表示过怀疑。
甚至在技术协调一开始,有些美国的专家认为中国人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没有经验,也许做不好,甚至不会做。其中星、箭协调的项目评审需要双方的专家进行严格的分析、计算核对和批准。
当时评审的内容包括星箭耦合振动分析、轨道分析、热分析、电磁兼容分析、运载能力分析等,技术上要求很严。
但是经过实质性的交手,事实证明,中国专家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都远远超过了对方的估计,当他们了解到我们参加“长征三号”研制的工程师们大部分都有几个型号的的设计经历后,非常佩服。
有两位加拿大的质量专家代加拿大的特雷顾问公司专门到北京、上海进行了考察,他们在考察总结中这样写道:
中国火箭生产质量管理在某些方面要高于北美。
在整个技术谈判过程中,休斯公司的专家对中国的专家是尊重的,双方配合,解决了一些重大难题。为使卫星能够适应中国“长征三号”火箭,他们更换了远地点发动机;为了适应卫星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对火箭进行了五项重大修改设计,其中有:
1.整流罩加长200毫米。
2.改用了新研制的无污染爆炸螺栓,满足了卫星表面污染不超过每平方米2毫克的要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怪谈小说】【新顶点小说网】《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游戏搞到一个亿》《噩梦使徒》《她被赶出侯府后》《肝到厨神才算开始》《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少女的野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