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鸟纲
【第1/10页】
《可爱的动物王国》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八、鸟纲
大自然赋予了鸟类飞翔的权利。它们拥有流线型的身体,发达的双翅,轻柔的羽衣和中空的骨骼,所以它们可以令众生艳羡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共同组成了鸟的家族。所有的鸟都有羽毛的翅膀,甚至那些已经失去飞行能力的鸟,比如企鹅。它们没有牙齿,但却有角质鸟嘴或喙。这些特征使它们的体重较轻,容易飞离地面,但最重要的是鸟类拥有羽毛和翅膀。在翅膀的扇动下能使身体获得升力并使身体呈流线型以减小空气阻力,这样鸟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空中翱翔,另外羽毛还可以保护体温。大多数的鸟儿拥有美妙的歌喉,每日用嘹亮婉转的歌声尽情渲染着周而复始的简单生活。它们保持着较高恒定体温,以满足飞翔损失的能量。特殊的肺部构造,让它们可以持久地飞行面不觉呼吸困难。
栖息环境
鸟的分布最广,它们生活在不同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个生态类群,在结构、生理、习性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一种自然环境中,只要结合具体的地区和季节等因素,便能大致知道在这里栖居着哪些鸟类。例如:针叶林中的栖息有啄木鸟、太平鸟、交嘴雀等鸟类;村镇、耕地、菜园等平原地区栖息有麻雀、乌鸦、戴胜、喜鹊等鸟类;海洋及海岸边生活有鲣鸟和海鸥等鸟类。
飞行方式
鸟类主要有两种飞行方式:拍翼飞行和滑翔。拍翼飞行是鸟类基本的飞行方式,随着翅膀有节奏的上下扇动,鸟儿可以自由控制身体上升或前进。不同的鸟类拍翼飞行时,翅膀每秒扇动的次数也不一样。鸟儿越大,翅膀扇动的次数就越少。例如,海鸥每秒扇动3~4次,鸽子每秒扇动4~6次,而体重只有几克的蜂鸟,每秒却能扇动80次。鸟类滑翔飞行时,双翼平直伸开,一动不动,利用空气的对流,在空中盘旋,这种飞行不需要扇动翅膀。
适合飞行的身体结构
为了便于在空中飞行和保持一定的体温,鸟类的身体构造很轻巧。鸟类整个身体变成如飞机的机身一样,呈圆筒形;位于中心的胸部更有很大的胸骨,臂骨部分也变成利于飞行的翅膀,所以鼓动翅膀的筋肉和附在骨腹面的筋肉都变得健实强大,演化成大型的胸骨突起,称为龙骨突起。鸟的肺部呈海绵状,上端具气管,有五处出口,而且连接着气囊,可以进行呼吸并储存飞行时所需要的大量能量和散发飞翔时所产生的高体温,同时也有减轻身体重量的功用。
羽毛
羽毛是由一种质轻、结实、有韧性的叫作角质蛋白的蛋白质构成的。鸟类的羽毛大致分四中类型:体羽、绒羽、尾羽、翼羽。体羽覆盖全身,其流线型的轮廓适于飞行。体羽下面是绒毛状的绒羽,它留住空气,在皮肤形成一个保暖层。尾羽和翼羽用于飞行。
鸟巢
鸟类筑巢是为了保护卵和小鸟,使其不受恶劣气候的冲击以及捕食性动物的伤害。各种鸟的鸟巢的形状和大小都有很大的差别。有的鸟巢是由松散的树枝搭起来的大型建筑物,而有的鸟巢却只不过是杯子一般大小的容器,用暖和的头发和羽毛编织而成。
鸟喙
鸟嘴的学名叫喙,由于食物种类,进食方法不同,鸟嘴的形状各异,有的适用于吃种子,有的适用于捉虫子,有的喙粗扁,有的喙细长。鸟的喙不仅仅是为了捕食,它们还用喙梳理羽毛。梳理羽毛时,鸟用它们的喙把羽毛一根根地修整,使每根羽毛都能顺滑、干净。经过梳理后的羽毛能清除羽虱、寄生虫等,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海洋性鸟类的喙粗而且直,末端尖,有利于捕捉、撕裂鱼类食物,到岸上后,用喙尖把鱼解剖吃掉。雀类一般以食物种子为食,它们的喙呈圆锥形,小而尖,使于咬开种子的硬壳,当我们看见雀鸟含着一枚种子东张西望时,以为它们是在观察敌情,其实它们也是在用力咬种壳。
鹰、猫头鹰、隼等食肉性猛兽,它们的喙强壮有力,上颌喙比下颌喙长,呈钧状弯曲,它们常用喙把自己杀死的动物撕成小块,慢慢吞下,对那些体形较小的鼠等哺乳动物,猫头鹰还能将其整个吞下。它们中的某些种类还有吃动物尸体的爱好,当它们在野外遇到腐尸时,会用钧状喙将它们完全解剖,挑逃可食用部分。鹤类的嘴粗直且扁平,两侧无沟。上喙的边缘像筛子一样,用于筛选食物,能把小植物、虾和无脊椎动物滤出来,然后下喙和舌头上下鼓动,把水推过上喙的梳子般的边缘。
1、始祖鸟——鸟的祖先
始祖鸟是最早的鸟类,它们生活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的史前时代,并且在许多方面已经显现出现在鸟的一些雏形。始祖鸟的全身长有羽毛,而且也已具有明显的叉骨,羽毛和叉骨是始祖鸟已具备飞行能力的最好证明。但它们的骨骼还比较脆弱,肌肉也不很发达,不能轻快飞翔。
始祖鸟化石
1861年,在德国最西南部的巴伐利亚省境内索伦霍芬小镇附近的一个海相沉积印板石石灰岩矿坑里,在深约20米的石灰岩内,工人采集到一块形态非常奇异的化石,从形体看它很像一条小恐龙。但是,在这块脊椎动物化石的前肢和尾巴的两侧,却保存有十分清楚的羽毛印痕。这块特殊的化石辗转送到英国自然博物馆。生物学家迈耶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宣布了他研究鉴定的结果。他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最原始的鸟类化石,并为之命名为印板始祖鸟,意思是从海相沉积的石类印板石内发现的原始鸟类。迈耶的信先后在德国的矿物、地质和古生物新年鉴上发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的发现给刚刚发表不久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无可辩驳的支持。
进化的价值
为什么始祖鸟化石发现的消息一发表就轰动世界,而且是进化理论毫无争议的证实呢?因为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世界生物是由低等逐渐向高等生物进化的。始祖鸟可以很清楚地帮助我们认识这一进化过程,也就是说由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的过程。从始祖鸟化石上可以看出许多爬行动物的特征,同时它已具有明显鸟类的性状。它与爬行动物构造相似的程度,竟达到若不是有很鲜明的羽毛印痕,人们必然会把它自然地归入到爬行类动物,尤其会认为是小型恐龙化石。无怪乎有人称它为“美丽的爬行动物”。这就是处于两类生物过渡阶段中间环节代表动物的性质,越是这样居于进化中间类型的动物,便越不容易区分,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越重要,意义也就越大。
鸟类的特征
始祖鸟是已知最原始的鸟类,它具有鸟类的基本特征:羽毛是鸟类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最明显的特征。始祖鸟的羽毛已分化为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还有覆盖于飞羽基部的复羽,也有尾羽。始祖鸟的锁骨已愈合形成鸟类特有的叉骨,腰带骨中的耻骨与鸟类一样向后伸长。始祖鸟的足有4趾,其拇趾与其他趾对生。另外,始祖鸟的前肢第三掌骨与腕骨愈合第二及第一,掌骨还没有愈合,这是始祖鸟向着提高飞行能力,向高等鸟类过渡的性质,也是后期鸟类掌骨愈合成腕掌骨的开始。以上就是始祖鸟化石发现后被人们确认为鸟类的根本原因。
始祖鸟的爬行类特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