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导航

美国“谢里登”式空降坦克

【第1/2页】

冯文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美国“谢里登”式空降坦克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军装甲部队急需一种轻型坦克,M41已经无法对付苏联的最新威胁,而被陆军寄以厚望的T—92轻型坦克计划又因为其不具备浮渡能力而遭到否决,因此美国陆军不得不展开了一个新的轻型坦克研制计划,该计划被称为装甲侦察/空降突击车,其基本战术要求为:重量不得超过10吨,火力和机动性不能低于以前的轻型坦克,具备较强的装甲防护。另外强调了其必须具备水上浮渡能力和空投能力。

1959年7月,武器·坦克·机械化指挥部制定了ARAAV的基本战术指标,并要求各投标公司生产6辆样车,后来增加到12辆。

1959年12月,指挥部从各公司的参选方案中选择了航空武器联合公司与阿莱斯工厂联合推出的方案和通用汽车公司卡迪拉克分公司的方案,1960年5月,指挥部开始对两种车型进行评选。

航空武器联合公司的方案重量在10吨以下,乘员3人,它更接近德国的鼬鼠空降战车的概念。卡迪拉克公司的方案为正常布局的4人坦克,坦克重15吨,装一门152毫米两用炮,可以发射普通炮弹和XM13反坦克导弹(即后来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

1960年6月,指挥部选中卡迪拉克公司的方案,并被命名为ARAAVXM551。此后,卡迪拉克公司展开了正式研制工作。

1961年8月14日,按照美国陆军的传统,美国陆军将XM551命名为“谢里登”——他是南北战争时期北方著名的将领。12月12日,克里夫兰工厂制造完毕试验车体,1962年6月设备也安装完毕,7月装有152毫米主炮的炮塔也研制成功,但是炮塔和车体并没有立刻进行组装试验,该炮塔先装于M41的车体上在阿伯丁坦克试验场进行了射击试验,共发射了590发炮弹。稍后,这种炮塔与车体组合进行了试验,经过几年的试车和修改,1965年4月12日,美国陆军选定通用汽车公司阿里逊分公司为主承包商,在克里夫兰军工厂开始生产这种新型坦克。

1966年5月,XM551正式定型为M551轻型坦克,并开始批量生产。到1970年11月2日最后两辆坦克下线为止,总共生产了1662辆M551“谢里登”坦克。

结构特点

总体布局

M551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铝合金车体,铝合金为7039型滚轧铝合金,同期M113也采用类似的铝合金车体。但是M551采用的这种合金硬度更大,弹道防护力更好。

不过以当时的技术,铝合金的弹道防护能力仍然不及轧制钢装甲,后来的实战也表明M113的装甲极易被大口径机枪的穿甲弹击穿。采用铝合金的最大好处是降低结构重量,并可以增加装甲厚度。

当然现在的做法通常是以铝合金作车体结构,外面再附上硬度较高的陶瓷装甲或者钢装甲,以达到最佳组合。

从外形看,M551坦克两侧的装甲是垂直的。而实际上,M551的正面和两侧的车体装甲均呈一定的倾角,以提高抗弹能力,我们所看到的垂直结构则是一层重量很轻的强化塑料,在它和车体之间是聚苯乙炔泡沫。使用这种结构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增加浮力,另一方面外层的蒙皮可以作为间隔装甲,提前引爆来袭的破甲弹。

车体由前致后分别是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舱。

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上方有一扇向上开启的舱门,舱门受炮塔的影响不可完全打开,不过只要打开成一定角度,驾驶员即可露头驾驶或者进出。

舱门上有3具M47潜望镜,其中中间一具可换为M48红外夜视镜,方便驾驶员在夜间不开大灯即可安全行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烈日与鱼

烈日与鱼

其他全本67万字

作者:丹青手

简介:顾语真上高中开始就暗恋李涉,没有人知道。他放肆妄为,性格野,天之骄子,不缺女生喜欢,也从来放浪随性。她靠近,他懒散没所谓,懒洋洋告诉她,“好学生别跟坏人玩。”她知道他的性格根本不会喜欢她这种循规蹈矩的女生。他对女朋友很好,交往的每个女朋友,从来不翻脸,分手也从来不会闹得难看,因为他心里永远只有白月光,他根本不会在乎任何人。顾语真以为她也是这样,可这次分手,却闹得很难看,难看到所有人都来劝他高抬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