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十字军”巡洋坦克
冯文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英国“十字军”巡洋坦克
总述
“十字军”巡洋坦克从1939年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A15,由纳菲尔德公司领导下的几家公司联合制造。由于是在“盟约者”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的,研制进度很快,1940年便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英军。1943年停止生产,I、II、III型三种坦克的总生产量达5300辆,成为英军在二战前期的主力战车。
二战后期,逐步被“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所取代。
在英国的巡洋坦克中,“十字军”巡洋坦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十字军”坦克之前,有A9、A10、A13和“盟约者”巡洋坦克;在“十字军”坦克之后,有“骑士”、“半人马座”、“克伦威尔”、“挑战者”、“彗星”巡洋坦克。
结构特点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为“纳菲尔德—自由”型V型12缸航空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动力舱内,最大功率由294kw调到250kw。即使这样,其单位功率也达到了127kw,在二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成为“十字军”坦克具有良好机动性的保证。
传动装置为“纳菲尔德”定轴式变速箱。燃油箱布置在发动机的两侧。发动机的动力还带动压气机和液压泵。高压空气驱动纵装置和制动器,液压泵带动炮塔旋转。
不过,火炮的高低俯仰却不用高低机,为自由摆动式,即炮长抵肩控制火炮的高低瞄准角。无疑,这种方式是很落后的。但是,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布置方案,和苏联T—34坦克一样,成为当今世界上主战坦克主流的布置方案。
行动装置
行动装置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大直径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较高的单位功率、大直径负重轮,使得“十字军”坦克的最大速度达到了43km/h,在二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最大行程为160km。
车体和炮塔
车体和炮塔以铆接式结构为主。
I型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分别为:车体正面27mm,侧面14~13mm,后面27mm,炮塔正面39mm,侧面19mm,后面24mm。
II型的正面装甲得到加强,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和倾角分别为32mm和51mm,炮塔的侧面和后部的装甲也适当加厚。不过,装甲太薄,仍然是“十字军”坦克的致命弱点之一。
主要几种型号
“十字军”巡洋坦克有I、II、III三种型号。型号不同,在战技性能上也有若干差异。
“十字军”I型坦克
“十字军”I型是最初生产的型号,与“盟约者”坦克的共同点最多,战斗全重为19吨,乘员为5人。在结构上,它的最大特点是,除了有1个主炮塔外,在车体前部左侧还有1个小的机枪塔,可以作有限的转动。
主要武器是1门2磅火炮,口径40mm。很明显这样的火炮口径,其威力是很有限的,用这种40mm火炮的穿甲弹不能击穿德国的III型和IV型坦克的主装甲。弹药基数为110发,主要弹种为穿甲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