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喋血情缘
导航

第七章 府君庙的传说1

【第1/2页】

《喋血情缘》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七章府君庙的传说1

朱团长命令独流四处急修工事和鬼子们拼战时,接到旅部让他带兵南撤到静海的命令,并命令他的三个营分别延子牙河、南运河、津浦铁路抗击南撤,军令如山。他忙令二营绕过首下占领的阵地,延通向贾口村的路南撤奔子牙河,令三营在鬼子还没合围独流镇前,顺独瓦子路交替南撤,自已跟随一营和赵洪生连趁雾色渡南运河延津浦铁路南撤。因时间紧迫,朱团长让赵洪生私下问一下刘照义,董万功和十几个伪军是否跟随自己的部队前行。经赵洪生询问几人,首先董万功等人提出不随军队走,因都是守家在地的人。刘照义的人,因是党派有别,也不愿同往,十几个伪军因为看重董万功,想在董万功手下先干着营生,时局好转准备回东北老家,更不想随部队南行。因时间迫在眉睫,朱团长、赵洪生、马德良与几人分别握手,特别是李虎见到分别的一幕是满眼泪流,心中生出万端思伏,无耐地跟朱团长匆匆离去。

朱团长等人离去后,刘照义向董万功辞行,董万功对他说:“刘队长,咱们要保持连系呀?”刘照义说:“一定的。”刘照义也在雾霭蒙蒙带人离去,董万功知道独流暂时是不能住了,带自己的十几个弟兄和十几伪军兄弟回家,让+几个伪军脱下军装换成便衣,携带枪支离开独流向西而去。

单说赵洪生连,他们跟随朱团长带领的一营在王家营过南运河后,朱团长让他带自已的连延南运河设防南撤,怕宫岐带人一会从南运河追击,自已和一营直奔铁路相互策应南撤到静海县城汇合,赵洪生依令而行。

宫岐领兵攻打过运河登岸后,不见有二十九军抵抗,很有些疑惑,还没搞懂二十九军又玩什么计谋时,见野川也带兵从独流北的玄帝庙杀气腾腾地过来,首下在攻打中深感二十九军突然失去抵抗,因雾锁烟迷看不清对方是怎么回事,误认二十九军在自已猛击下没了反击能力,以乘胜之势也从西带鬼子兵顺横字街冲过来,当三人在横字街当铺见面后,才知道二十九军撤走。宫岐连骂几个‘八嘎’后。稍做休整,让一个分队的鬼子和一个排的伪军驻守独流,并让他们抓百姓修整独流,然后命令首下中队延子牙河、独瓦子路向西南前进。让野川还随自已过运河延铁路、南运河向南行军,随时和高桥中队策应。他们过河后,野川派出一个分队的鬼子和一个排的伪军延南运河东堤行走,自已和宫岐奔向火车站。

因雨后泥路都非常难走,再加上天也无一丝风儿,闷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赵洪生带人行至府君庙村时,已经有些精疲力尽了,马徳良提出让战士们休息会儿,赵洪生点头,几+人在大堤边儿的湿草上坐下休息。雾开始渐渐消退,乌涂的太阳象人秃没毛的头,冒着热光忽明忽暗地探视着混沌沌世界。赵洪生虽然身体累,但心可没闲着,俗语是“没有弯弯肠子就不敢吞镰刀。”既然和鬼子拼杀,就要时刻提防鬼子的进攻。他见自已坐的这个地方地势很好,从北向南来到这里正好大堤有个向东的抹弯儿,人要是趴在堤边儿北望,那是一望二三里,从北向南看,如堤断到头,人趴在草丛中根本就不会被人发现。赵洪生见此地形有利抗击北来的鬼子,便对大伙说道:“弟兄们,我看这里地形很好,是伏击鬼子的好地方,咱在此地设下埋伏,等小鬼子来后,我们狠狠揍他一家伙。”大家听赵洪生这么说都好象来了精神头儿,扬脸北望,正如赵洪生所说。

赵洪生带头到堤坡下用大刀砍坑边儿的芦苇,战士们见连长动手,也都站起来干活。李虎对在府君庙村阻拦鬼子南下有了些想法,他抱扛着一梱湿淋淋的树枝儿走到赵洪生面前,脸色沉郁地小声对他说:“连长,我们一一零旅二一九团三营一连的弟兄可没剩下几个啦,以后见长官你得有个交待吧?连长,我虽然不是从根上跟随你,可自从万家楼到现在,生生死死的战斗也已经把我深深恋在了一连。现在战事对我们很不利。连长,你可要想好怎么打呀。”赵洪生听到李虎这肝胆相连的话,腹中如翻肠倒肚般地搅动了一下,面对亲兄弟般的李虎低下头沉沧地说道:“兄弟,我知道你对哥还有心里话要说,可仗打到光往南退的份儿上,我有啥法?不是咱弟兄怕死不战。从卢沟桥开战,咱哪个弟兄不都是舍死忘生地和鬼子们干吗?就是面对死亡,咱弟兄也没一个孬种啊?唉,就是感到心里憋屈呀,不知上级一劲南撤是啥打算?是华北不要光保南方,还是怎么地,咱闹不清意图吗?目前只有和小日本干到哪儿算哪了。兄弟,哥明白你的意思,就是让我多留下些兄弟,以后见团长、营长好有个交待,可目前咱不知吉团长在那里,金营长住院更是生死不明。咱现在维一的办法,就是要团结一心,坚决抗敌,即便是为国赴难捐躯,咱也会是名抗日英雄,名垂青史。……”

这时马德良突然插嘴对赵洪生说:“李排长说想的不是没有道理,起初,我也是存有这种想法。不过,咱归队又该如何?还不是让小日本追着屁股打?我同意你的想法,和小鬼子干到哪里算哪里,多杀几个小日本也算为国家尽忠啦。”赵洪生扬脸笑着问他说:“你什么时候来的?我俩正说私房话了。”马德良拿扛着一根儿朽柳木笑着说:“李排长说话时我就来啦,你低着头光顾说话了。”他转头对李虎说:“李排长,我们既然踏上抗日血路,就要义无反顾地坚守到底。中国男儿有血性有雄心,死有何惧?黄土虽埋忠骨,但也埋败类之驱。可那浩然忠魂却能贯穿天地呀?向谁交待?向民族有个交待就可以啦。”

李虎听出二人对自己说的话,有了些误解,认为自己可能是有怕死的想法了,借保存别人为名,想动员赵洪生不战南行。他放下树枝儿用衣袖儿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对二人有些辩白地说:“二位大哥错理解我的意思了,打鬼子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谁也不怕死。可我们与鬼子多次阵地对战,我感到阵地战打法,让我们非常吃亏。原因很是简单,首先咱们的武器处处敌不过鬼子的武器,硬拼,我们的人员、武器会损失的更快,二位大哥想想是不是这样?”二人听后真感确实如此。赵洪生问他说:“你说该怎么打?”李虎一笑说:“干啥事都要琢磨出个道理来,经咱和刘照义的游击队打交道,我发现他们的游击打法对付鬼子很好,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寻找出机会又可以狠狠干他们一家伙,叫鬼子睡觉都不得安生。”赵洪生听后笑了,对李虎说:“我们是国家的正式部队,怎么能和鬼子打游击战呢?不妥不妥。军队就要和鬼子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游击打法不是正规部队所为,只能是共产党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才那样干,咱不能和他们比。”李虎笑着说:“现在不是国共联合抗日吗?咱借鉴游击战术打击鬼子,也是体现出国共合作新精神吗?正规于不正规无所谓,只要怎么杀鬼子有利,咱就怎么打。”马德良对赵洪生说:“对呀,连长。经李排长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蒋委员长不是同意把华北一带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笫八路军了吗。我看咱用八路军的游击战对付鬼子的阵地战更是上策,我们生拼硬打真是干不过鬼子,阵地战真是吃了亏,每次相拼起来都是咱死的人多,鬼子死的人少,武器不行就跟他们玩心眼儿,听说这些鬼子都是直眼子。”赵洪生说:“你们的这种想法只能说行,真干是不行的。游击,虽然也是一种战术,但要靠人熟地熟才能打,我们都是外地人怎么打?今天在独流,明天我们就不知道又去了那里。你们不要胡乱想了,咱们是军人,要遵命而行,一支正规部队不可能变成象刘照义一样的游击队。真要是那样,给养谁供,怎么受上级领导?真正的共产党八路军是个什么样子咱又都不知道。目前,你们不要有认何想法,一心要遵奉上级命令,且战且退地向南撒,要尽快赶上咱们的主力部队。”李虎、马德良听连长这么说都点头。

这时北边放哨的哨兵跑来向赵洪生报告说:“报告连长,鬼子兵从独流顺运河堤追过来啦。”赵洪生听后自语道:“这群狗日的,来得是真快呀。占领独流就往南追咱,忘死了吧?”哨兵走后他对马德良说:“马排长,你的排就在这堤坡边阻击鬼子。”马德良答应后去执行,赵洪生一指村里的民房对李虎说:“李排长,你带十三个人进村,依民房为阵地,一会儿打起后,掩护马排长撤退。”李虎问他说:“你进村吗?”赵洪生摇头说:“我和马排长在堤上一起干他们,你记住,一定不要提前报露目标,等我们顶不住南撤时,你对他们搞次突然袭击后,带人南撤,切不可恋战。”李虎带人过堤去了村里。

“府君庙村近靠南运河东岸,是个历史悠久的村子,村子的形成是有着神奇而又有着伤感的传说。相传,在隋朝大业年间的炀帝扬广下令贯通南北运河直通北京,称京杭大运河。运河的贯通,对隋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经更迭到宋朝期间,运河两岸已经是非常兴盛了,南宋北辽能和平共存。南北一片和平景象。此间从南方过来一府姓商人延河去独流时,因路途劳累便在此地下船想小憩,当他下船观看一翻后,见此地孕有着一种深坑藏盘龙、龟背驮高官之景象,大为惊异。认为以后这地方是龙出水,龟入河的吉地。他想居先于地得其润泽,为后代好有封妻荫子的机会,于是他在河边儿定居下来,并把一棵梧桐树仔栽种在河边儿。仔,在充足水源抱催下很快生根发芽儿,由小逐渐变大。几十年间的梧桐树,已经是深根入地、径壮硕圆的老大树了。枝繁叶茂的树冠能荫遮周围十几米,如是河边的一位巨人撑伞而立。每年到春光乍泄时,硕大树冠上先开满藕荷色白花,如只丰姿绰约、灵性+足的白凤凰在春色中迎风展美。美如冠玉的藕荷白花凋谢后,继而在枝枝杈杈间又崭露出包裹着的绿翠如玉般的嫩叶儿,它们在春风暖日下缓缓地舒枝展叶,长成蒲扇般的大叶儿。当酷热的盛夏到来时,树下又成为南北船商纳凉、谈笑自若的好地方。由其是那些汗流浃背的拉船纤夫,在烈日炎炎下赶到此地乘凉时,如入避暑天堂。

有一年梧桐树在春暖中刚刚舒展开紫白色花儿时,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硕大的鸟儿落在树上,暖阳下满身呈现着五色斑斓,经见多识广的人辩认,说是只人世间罕见的凤凰,众人见神鸟飞临至此都跪地朝拜,祈祷凤凰能给这一方带来好运。灵性的凤凰如懂人意,婉鸣五声,然后展翅腾升向西南飞去……

这棵为人乘凉的梧桐树,被恶之所欲的毛贼眝上,俗称道‘不怕贼抢就怕贼想。’更应了‘树大着风’这句俗语。

在这一年的春雨绵绵之夜,从南运河顺水来了一条大船儿,船上装满长长的杉篙,当船行至梧桐树树下后,领头的船主儿忙让船靠岸,他们搭好跳板从船上往下卸杉篙,把卸下的杉篙里三层外三层地依靠在梧桐树身上,府姓老者询问何故,船主儿奸笑着对老者慌称说是自己的船儿在河中行驶时遭受石头撞击,卸下杉篙要修船儿,并求老者行个方便。心善的府姓老者不知船主儿使用的是奸诈之计,听信了船主儿的欺诈之言任其自便。

十几天后的一个风狂雨骤之夜,船不见了踪影儿。杉篙仍依靠在梧桐树干上,船失没引起府姓老者的认何怀疑,认为杉篙在船一定会回来的。又过几天老者仍不见船主回来,心生疑惑的同时,扬脸观之梧桐树身上靠依的杉篙时,偶然发现梧桐树冠上的叶子有些卷曲发蔫儿,不由心中大惊,预感大事不好,忙从独流雇用人来搬开梧桐树身上的杉篙一看,梧桐树身早被船主儿偷走,府姓老者见到自己心中圣物被丢气得是顿足捶胸,急火攻心下便染病在身。不久,老者在痛彻心扉的绝望中辞离世间。因府姓老者平日行善,深得百姓爱惜,众人为纪念府姓老者,为他修庙一座,称府君庙。不过,在历经更迭的沧海桑田中,此地以庙成村,到明朝弘治年间曾出名人郑气,字浩然,官至陕西布政使……”

李虎带人进村后,见村子不大,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但靠村东有青砖豪宅一处,宅西有祠堂一所,李虎明白这是一大户人家,便登七层青石台阶,叩敲冲南的黑漆大门,连敲多次无人应答,心里想这户人家也去避难了,见此家无人不便进入,下台阶手摸门前的石狮思虑片刻后带人离去。他带人在村里转了转,发现村中还有几户人家没到村外避躲,他马上动员他们赶紧离开村子,告诉他们日本鬼子这就要进村了,并向他们说明要在村边儿、村里和鬼子进行战斗,有些百姓听李虎说后慌恐地走了,有些百姓根本不信。李虎无耐领人到村西鬼子进村的必经之路两侧挖战壕,准备痛击进村的鬼子和伪军。战壕挖好后他让战士又用芦苇和野草掩蔽好战壕,随时歼灭来犯之敌。

昨天的大雨地面儿未干,今日被乌涂的太阳一晒,更显得潮湿闷热。空中虽有些淡淡风丝儿,但也吹不走如盖锅中的闷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当维修工的日子

当维修工的日子

其他连载90万字

作者:带刀

简介:中年男人做了物业维修工,开始了他充满正能量的打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