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谈谈“博雅的手民”
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也来谈谈“博雅的手民”
钱玄同
今天看了MN君《博雅的手民》一篇杂感,不禁联想起三个“博雅的手民”来。
(一)适之去年在东大演讲“书院制史略”,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黄以周先生做南菁书院山长的时候,常常拿‘实事求是,莫作调人’八个字告诫学生。”不知那位笔记先生怎样记下,以致某报(好像是《时事新报》,但是记忆不真了)的手民竟把“黄以周”改作“黄梨洲”,而《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第三号第一四五页选录此文,亦竟随之而变矣!(《东方》“梨”作“黎”,此不知沿某报之旧乎,抑经《东方》之“重译”而复变乎!是殆不可知矣。)夫黄梨洲与黄以周,同为“吾乡”之经学理学名儒,且以文字而论,“以、梨(或黎)”叠韵,“周、洲”同音,宜若可以相通也。然之二子者,一在明清之际,一在清末,认作一人,似有未安。虽然,手民也,而能知有黄梨洲(或黎洲),吾于是推知彼必尝略窥《明夷待访录》及《明儒学案》之一斑矣。可不谓之博雅也欤哉!於戏!盛矣!
有人说:“若适之当日说了‘黄元同先生’,当不致有此误。”是亦不然。“吴又陵”既可变为“严又陵”,则“黄元同”何不可变为“钱玄同”乎?前年,“宣统九年”的“特简法部尚书”劳乃宣大人薨,其家属寄讣文给我,因为我的贱名上一字犯了他们的“圣祖仁皇帝庙讳上一字易天○而地黄”(引号中十六个字,录自《字学举隅》)那个“○”字,于是封面上贴的蓝签上面的红签上竟写作“钱元同先生”!若使“博雅的手民”见之,当可合区区与黄元同而一之矣!
(二)适之从美国回来不久,做了一篇《归国杂感》,登入《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其中提及俄国的Andreyev,群益书社的“不博雅的手民”误将v字排作u。后来《神州日报》转载此文,凡原文中直写西洋字的,都用汉字译出,而这位俄国文学家竟译作“安得来洋”!是殆亦“博雅的手民”所为也。夫手民而能知yen音之当译为“洋”,苟非博雅,乌克臻此!
(三)十八年前,有日本留学生某某二君办了一种杂志,名叫《教育》。其第一号中有一语云,“虽如汗牛之充栋”。过了几天,《民报》第十号中,章太炎师对于此语下了下列的批评:
贵报《新教育学冠言》有一语云,“虽如汗牛之充栋”,思之累日不解。“汗牛充栋”,语出唐人文中,非难得之秘书。其意谓积书既多,藏之则充塞栋梁,载之则牛马流汗。语本平列,而作此句,恐有杜温夫“助词不中律令”之诮。望速改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优俊高手转生到了赛马娘世界》《肝到厨神才算开始》《权力巅峰》《山海提灯》《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北宋穿越指南》【花瓣小说】《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