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卜列希特·丢勒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最新章节。
阿尔卜列希特·丢勒
公元1505年,威尼斯画派的开创者、提香的恩师乔凡尼·贝里尼接待了一位来自北方的客人,他很年轻,一头卷曲的褐色长发自然地披在肩上,脸上显现着圣徒般的洞察一切的高贵神态。这位年青的先生的登门拜访,让大画家乔凡尼·贝里尼深感荣幸与惊讶。在他认真地解答了这位年青人提出的一些深刻的问题之后,这位高贵的青年诚恳地问:“先生,如果我也能够为你做一些事,我会深感荣耀。”乔凡尼·贝里尼犹豫了一会,小心地提问道:“您能不能送我一支您用过的旧画笔?”乔凡尼·贝里尼知道这个问题是提得太唐突了。因为,在当时,艺术还带着手工特技和师徒秘授的风气,画家自制的颜料、画笔等常常带有保密性质。但是,乔凡尼·贝里尼对这位青年人的作品太惊讶了,尤其是人物的须发,特别的纤细,特别的流畅,简直就不是人类所能为的,于是,乔凡尼·贝里尼对于这位年青人的画笔便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但会不会被拒绝呢?他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要拒绝也是应该的,这是人家的秘密嘛,只是不要让人家怪罪才好,乔凡尼·贝里尼心里已经抱着失望的结果了。只见那位年青人沉默了片刻,说道:“好的!”他竟然同意了。乔凡尼·贝里尼简直要欣喜若狂了。
但是,当这位年青人抱来一大堆他用过的旧画笔时,乔凡尼·贝里尼失望了,他以怀疑的眼神望着这位年青人满眼的诚恳之色。因为,这位年青人拿来的画笔全都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画笔。乔凡尼·贝里尼怀疑这位年青人在骗他。敏感的年青人当然立刻就感觉到了。他什么也没说,随便在这堆破笔中拿了一支,蘸上颜料为乔凡尼·贝里尼画出了一缕柔软、纤细、波浪式的女性秀发。乔凡尼·贝里尼看他真的是用如此普通的笔画出如此纤细柔美的秀发,这才相信了年青人。他失望地在那一堆中拣了一只画笔作为纪念,他心里却对这位年青人更为敬佩了。
这位能让大画家乔凡尼·贝里尼敬佩不已的年青人是谁呢?他就是德国文艺复兴运动中最杰出的画家--丢勒。
阿尔卜列希特·丢勒生于1471年5月21日,出生地为德国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中心纽伦堡。这个城市十分繁荣,科技文化也很发达。其父原为匈牙利的一个金银手艺匠。丢勒幼年时跟随父亲学手艺,但逐渐表现出对绘画的极大兴趣。1496年,丢勒跟随当地著名画家沃尔盖莫特学画,以后又拜了几位名师。1494年,丢勒回到纽伦堡,成立了自己的画室。不久,他在妻子的陪伴下第一次遍游意大利,回来后开始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德莱斯特与卡巴希的祭坛画《父亲的肖像》、《自画像》,铜版画《圣一克里索斯多姆》、《三农民》、《浪荡子》,木刻《男子澡堂》、《山姆逊》以及15幅木刻组画《圣约翰启示录》。
《圣约翰启示录》本是圣经里最后一篇充满了恐怖奇想的经文。丢勒借用了圣约翰受到世界末日的启示,利用隐晦曲折的含义,影射了罗马的暴政必将遭受报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骑士》。画面中最远处的一个正拉弓射箭骑马奔驰者代表“征战”;较近的一个手挥宝剑正纵马而行,他代表“战争”;第三个骑高头大马者,甩起空着的天平,表示罪恶的灵魂已不必再称了,他代表着“饥荒”;最近的一个枯瘦的老者身骑瘦马,手持钢叉紧紧殿后,他代表“死亡”。这四骑士在罪恶的人群中奔驰,无情地践踏着倒下的人群。在“死亡”的马蹄下,一个身着华服头戴王冠的皇帝正瞪着惊恐的双眼迎接着自己的末日,他的高贵的身体己被踏烂,他那高贵的头颅即将被地狱中的怪物所吞。此外,各阶层的罪恶深重者也都将受到严惩。天上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神明的天使正在空中指出哪些是作恶者。整个画面充满了剧烈的变动。正义之剑无往不利,雷电也为之怒吼,任凭那些恶贯满盈者在惊乱、恐惧、哭泣中逃窜,“死亡”一个也不会放过。
此外,这一组木版画中,像《巴比伦的淫妇》及《天使米哈伊尔与魔鬼之战》等也非常有名。《圣约翰启示录》是丢勒这一时期版画的代表作。历史学家们历来都把这15幅无论是创作思想,还是技法上,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的版画,作为德国中世纪美术终结的标志以及新的艺术时代到来的里程碑。在这些杰出的作品中,丢勒开始使用自己那种新颖别致的签名--合(即A与D的组合)。
《圣约翰启示录》一举成功,使丢勒名声大振,一跃而成为德国画坛上的新星。他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例如,在这一时期他的自画像中,丢勒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圣使徒的样子,其造型设计则与基督耶稣相像。“一头极为精细的卷曲长发左右分开。脸上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情,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饱含怜悯之情,他右手指向自己的胸膛,似乎在表明自己的心迹。”这其实就是一幅基督像,是丢勒心中的拯救人世的上帝模样。在丢勒心中,基督耶稣已不再是宗教意义上的至高无上者,而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有着一颗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心,这才是人间的上帝。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关心的从事变革、推动时代前进的崇高的品格。在这里,丢勒把自己画成基督的样子虽然有自我夸耀的因素在内,但同时也表明了丢勒思想的深刻及人格的伟大。他在那里,好像正说着马丁·路德的名言:“我坚定立场,我只能这样做。”
丢勒不但绘制了这种似乎带有一点神秘主义色彩且寓意颇深的自画像。而且,在他的大幅宗教题材的作品《罗塞库拉契的祝祭》与《圣三位一体的礼拜》中,他也以“旁观者”或“助手”的形象多次出现在画面上。
1500年以后,丢勒在绘画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与成就。例如《博士来拜》、《海之奇迹》、《复仇女神》、《圣玛丽娅祭坛画》、《亚当与夏娃》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