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
导航

61.十年磨剑毁于一旦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61.十年磨剑毁于一旦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战争因日军的侵略而起,经过平壤、黄海之战,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战争终以日军的取胜、《马关条约》的签定而告终。中国自此失去了制海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随之进一步加深。

中国封闭的大门于1840年被英国大炮巨舰打开之后,从此便成了帝国主义竞相鲸吞的对象了。经1860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新兴资本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尤为狂妄。1874年,日本公然出兵侵袭中国领土台湾,因遭台湾军民的顽强抵抗而未能达到霸占台湾的目的,但腐败的清王朝却向日本赔偿白银50万两,从而助长了它把侵略魔爪伸向朝鲜和中国的欲望。

1894年4月底,朝鲜南部农民起义军占领全罗南道首府全州。6月4日,李鸿章(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接到朝鲜政府关于“酌遣数队、速来代剿”的请求,遂于5月上旬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部淮军约2500人到达汉城南面的牙山县。在此之前,日本认为这是实现“征韩侵华”的大好时机,已决定出兵朝鲜,为此成立了作战大本营。接着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8000余人陆续在仁川登陆,直趋汉城。清驻日公使等人鉴于日本出兵朝鲜,野心毕露,要求清政府增派援军。李鸿章畏缩退却,乞求和平,面对优势日军,既不敢抗争,又不敢增援,专心寄希望于第三国的调停,结果四处碰壁。日军于6月21日进攻朝鲜王宫,成立以大院君李昱应为首的傀儡政府,“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清军。日军随即向中国运兵船和中国驻军发动了背信弃义的攻击。在清政府严责下,李鸿章派出共13万人,分别从天津、旅顺、奉天出发赴朝援应,又从天津调练军2800人,雇英国轮船在清军舰护航下从海路增援牙山驻军。在牙山口外遭日舰伏击,清军英勇抵抗,800余人死难,27日战败。日早有预谋的战争(亦称甲午战争: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便这样不宣而战了。

8月上旬,清政府派出的4支援军先后抵达平壤,并命叶志超为各军总统。叶志超在李鸿章指导下,并不按原定计划进取汉城,而是坐守平壤,又不深谋远虑,择要分击,摆出一副挨打架势。9月15日,日军分四路对平壤发起猛烈攻势。清军分路抗拒,战斗十分激烈。叶志超居城中调度策应,指挥无方:见北门不守,即下令撤军,弃平壤逃走。因后路已被日军切断,突围时溃不成军,损官兵近3000人,炮40门,枪万余支。下旬,叶志超率残部万余人仓促渡鸭绿江退入国境。

日军轻易地占领了全部朝鲜。遂决计寻机在海上消灭清北洋舰队。两天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中日海军爆发了著名的黄海大海战。日舰共12艘,清舰共10艘,清北洋舰队参战舰只总吨位有31万吨,日本联合舰队参战舰只总吨位则有约4万吨。双方舰队互有优长,不相上下,总体素质日舰较好。在激烈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奋勇抵抗,两舰官兵均壮烈牺牲。济远舰贪生怕死,退出战斗。定远、镇远二姊妹舰力持危局,坚决战斗,重创敌旗舰构岛。海战经过了五个多小时,日联合舰队先行败退,北洋舰队旅亦收队返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

其他全本142万字

作者:君太平

简介:如果你遇上一个粗鲁、野蛮、一身麻匪气儿的男人咋办?咋办?裹吧裹吧拖XX啊!如果你要死不死正好前途无量咋整?咋整?照样拖XX!【注: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这里的一切跟现实世界相同......如有地名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