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导航

76.《呐喊》:唤醒愚弱国民觉悟的新文化文学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76.《呐喊》:唤醒愚弱国民觉悟的新文化文学

〔中国〕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热情地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应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鲁迅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思想的深刻、艺术的成熟、态度的坚决而著称文坛。他的创作是中国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

【背景介绍】

《呐喊》作于1918年至1924年间。这个时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较之“洋务派”、“维新派”更高的历史层面上,更全面、更深刻地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进行历史反思并进而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一次伟大的文化运动,是中国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思想运动。其核心是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鲁迅的《呐喊》正集中体现了这场文化革命的要求和历史特征。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并成为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内容概述】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个小说集。在这个集子里,收集了鲁迅从1918至1922年间创作的几篇小说(原有15篇,后抽出《不周山》一篇,成14篇),它们是《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把它取名为《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呐喊助威,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通过对一个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人的狂言狂行狂思狂想的描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日记》在表现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时,还寄予着深广的忧愤。鲁迅清醒地认识到孔孟之道对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毒害,因此在小说结尾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桃花山刘家修仙传》《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上流玩法》《任务又失败了》《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侠客中文网】《从长生苟到飞升》《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与仙子们的游戏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志怪书

志怪书

其他连载88万字

作者:金色茉莉花

简介:松风吹断茶烟,白云堆里,神仙安眠。不觉梦起当年,村口树下,老人讲古,那些惊呆幼童的神仙鬼话、狐精山怪,不真也不幻,诡谲也浪漫,仍是觉得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