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的不结盟
49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的不结盟
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人在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
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确立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给铁托很大的启发。1956年7月18日,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南斯拉夫,三位领导人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两天会谈,商讨开展不结盟运动问题,他们决定“致力于使所有不在集团内的国家团结起来”。7月20日,三位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又称“布里俄尼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表示不依附于任何集团,提出应该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1960年联合国第15届大会期间,铁托、尼赫鲁、纳赛尔以及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在纽约举行会晤,酝酿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他们还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首脑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1961年2月,铁托走访了9个非洲国家,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纳赛尔、苏加诺、尼赫鲁积极响应,他们达成先在开罗召开筹备会议的协议。6月份,有21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筹备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1)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2)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4)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5)不为大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筹备会议即按这5项标准,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5个国家出席会议(其中亚洲国家12个、非洲11个、欧洲1个、拉美1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