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野人”的科学考察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森林历险故事》最新章节。
寻找“野人”的科学考察
作为世界四大谜之一的“野人之谜”关系到我们人类自己的起源,因此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许多国家都有科学家进入原始森林对这种人形动物进行科学考察。
“野人”传说,在我国已有3000年历史。据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在“枭阳国”的注释中说,《周书》记载南方“州靡国”将捕获到的“野人”献给了周成王。屈原在《九歌》的《山鬼》中描述了“野人”的生活习性并拟人化,抒发了诗人的情思。自汉以来,我国历代文献中都有关于“野人”的记载,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这部名著中还对历代文献记载的“野人”进行了综合分析。但是,对“野人”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40多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野人”多次进行过考察,尤其是我国在鄂西北神农架一带。从1976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与有关单位组织的多次进山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等10多个省区都有“野人”行踪的报告,现今惟一可惜的是,没有一例活“野人”被抓获。
我国最早进行“野人”考察的是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南地区及东部峡谷区都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盛产野果及各种动物。原始森林保存最好、面积最大,“野人”的避难所恐怕就属辽阔的喜马拉雅山了。藏族及舍巴人常见“雪人”或“野人”是很自然的。80年代中期,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会员、西藏文联作家肖蒂岩经过几个月的初步调查,从领导干部、各方群众中了解到许多重要情况和线索。在拉萨召开的藏族学术讨论会上,四川大学童患正副教授作了《西藏高原——人类起源的摇篮》的学术报告。
为了有利于接受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深人发动组织本地区各方面力量进行“野人”考察研究,各有关省区正在酝酿成立该省区的“野人”考察研究地,同时成为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的分会。以神农架为中心的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工作几年来不断取得进展,广泛搜集了目击资料,灌了一批石膏脚印,鉴定了一些毛发,发现和研究了多起可疑的粪便、睡窝和吃食现场,对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和多方面的科学分析,制作了大量植物标本和部分动物标本,建议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举办了“野人”考察汇报展览,积累了近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特别是3个考察队员一起见到了一个巨型“野人”。
在中国“野人”考察研究约300名会员中,湖北的会员就有近80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内成立了“人类起源史研究组”,从人类起源角度研究“野人”问题,并将此列入了科研项目。种种情况表明,成立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十分必要。1983年8月26日至29日,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在迷人的神农架召开了成立大会,代表们决心使以神农架为中心的湖北省“野人”科学考察研究出现一个新局面。
据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李建透露,1987年以来,中国一些地方不断传来“野人”活动的信息。
1987年6月24日,一外地青年在神农架接山泉水喝,突然被一红毛怪物击昏,当他醒过来时发现被抬进山洞,面前站立着一个2米多高的“野人”。
1988年3月至5月,神农架瞭望塔工作员袁玉豪在猴石、南天门等地发现300多个40多厘米长的大脚印,以及“野人”粪便和红毛。
1988年,湖南一采购员乘押运货车经过阳月山自然保护区,遇到3个人形怪物追车,被他用扳手等工具赶下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