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靖边土复争重回朝,创百货碧城屡获财
《吕碧城》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碧城每天处理完公司的事务,再和经理核对完一天的账目,回到家中通常已是深夜了。等在睡前写完了日记,她都会在灯下再坐一会儿,翻出当天的各大报纸,在字里行间寻找着一个人的消息。
每每读到国事时,她也和其他人一样,痛恨那些军阀为了权力策动战争,甚至是借着战争大发其财。百姓被害得流离失所,财富和权力却被他们统统吸入私囊!但对于复争,碧城明知他工于心计比那些军阀更甚,却怎么也不愿把他画上等号。
与和克文之间客客气气的照拂以及惺惺相惜的理解不同,她和复争之间总是难免激烈的争吵,然而这些争吵正是他们感情更为深入的基础。如果不是这些冲突,他们恐怕没有机会争论到对世界的看法、对未来的规划,甚至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碧城总是冷静通达、善解人意的。她从未意识到,原来她还有欲望、控制甚至是怯懦的另一面……只有在和复争的争吵过程当中,她才发现了自己的这一面。这一面只有复争见过,他在见过之后还完完全全地接受。这是他和碧城之间,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亲密感。
可惜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坚守和独立,就必须接受寂寞。要么坚守自己为人的信条,不必理会或体会世俗的烦恼。要么本分地和别人一起走下去,但要接受妥协。当碧城下定决心从吕府搬出去时,她就已经做了选择,选择和复争今生再无可能!从小玉的信中她得知,现在复争阴差阳错成了她们的妹夫,这证明复争也已经做了选择,选择不会回头。
虽然自知已经没有资格再过问他的事情,但当读到陆章被杀的新闻后,碧城开始抑制不住地为他担心。虽说陆章为人心狠手辣,被人称做‘屠夫’。每次杀人前都要先请人吃饭,酒席终了将人从背后一枪打死,因此他的请柬也被称作‘阎王帖子’。可他即便该死,也轮不到复争下手!如今惹下了这么大的麻烦,他要怎么收场?会不会下野甚至入狱……一连几天,碧城都忍不住胡思乱想,直到现在看到他去了忽梁海,才算暂时放下心来。这条消息证明,陆章的案子算是平息了。
可她太了解复争了,了解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复争一定会想尽办法从边疆回到权力的中心,他根本不可能真的韬光养晦!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他绝不会退出权力的漩涡,直到有一天被完完全全地吞噬……一想到这儿,碧城刚刚放下的心又替他悬了起来。这些思绪萦绕在脑子里千回百转,让她难以入眠。碧城坐在灯下,呆呆地看着那张报纸。良久,只在空白处写下:“不是一声孤雁,秋声哪到塞外。”
从京城往北,一路上越走越冷,虽然才是十月份,索伦城里已经下起了雪。当余复争以筹边使的身份率队抵达车站时,几个文员打扮的人已经冒雪等候在月台上了。为首的是一个戴着眼镜、个头儿不高、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看到他们下车,赶紧热情地赶上前来迎接:“余将军,一路辛苦。”说着,他伸出手来。
余复争没有回握他的手,而是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文官,然后冲他问道:“你就是驻蒙都护使程译吧?”
出发前,北京国务院一再向他声明:“此次所部军队对忽梁海并无直接责任,接收之事仍由都护使主要负责。”这让余复争还未动身,先在心里对程译产生了抵触和提防。一来,两人在官阶儿上差距太大,如果让都护使负主要责任,他这个北京来的委派大员岂不成了配合的角色?二来,忽梁海原属于程译的管辖范围,此次撤销自治也是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如今他来摘果子,程译会不会觉得扑了空,心怀怨恨而处处掣肘?所以在路上,余复争就打定主意,到了索伦要恩威并施,先把程译收服了再说。如果他愿意和自己联手最好,否则就直接越过他,按自己的方式来行事!
因此在车站,他才会对程译不冷不热。等到了官邸,他又单独找来程译,先和他叙起了功名:“听说,你是前朝的附生?”
“是的,下官出生于湖北黄陂,在功名上一直没什么长进。”程译倒也不是谦虚,附生是秀才中的最末等,功名不高。他知道余复争是廪生,后又东渡深造,虽是武将,但和他比起来,自己在文采上恐怕还要差那么一截儿。
见震慑的火候差不多了,余复争又做出礼贤下士的样子,肯定他说:“陈先生莫要太自谦了。此次若不是你秉承书生谋国的意气,对国事分外尽力,也赶不走俄国人。我也没机会代表国务院来索伦接手。”一句“分外”和“接手”,等于把程译的角色直接定成了地方上的协办人员。
接着他又命人把东西抬上来,略显亲热地主动示好:“这是我给忽梁海王公们带来的礼物,他们一向和你交好,就由你代表政府转送给他们吧。”
程译仔细一瞧,认出他带来的礼物是大明宣德年间的铜金佛像。忽梁海历来信奉藏传佛教且政教合一,领袖被称为哲丹大活佛。有清一代的哲丹活佛大多在西藏转生,然后被送到索伦掌权。所以来此之前,余复争特意搜集了这批精美的藏传佛教的佛像作为礼物。因为选料是极少使用的铜金合金,雕模又力求尽善尽美,铸造工艺苛刻,镀金肥厚明穆,大明宣德铜金佛像在佛教文物中一向被认为工艺最高。这些礼物足见北京来使的诚意!
余将军让他代为转送,这是对他和忽梁海贵族之间的交情表示尊重。在刚才的接触中,程译不是没有感觉到余复争的下马威和敌意。但如此先抑后扬的做法,反而让程译心中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感恩。他觉得余复争虽然和传说中一样恃才傲物,但做起事来十分谙练,光是愿意主动肩负起责任这一点,就是他常在政府中遇到的推诿之流所远不能及!
经过这次会面,程译心里对今后的合作有了数儿。和这位一言九鼎的武将共事,只要能顺着他的意,他还是肯办实事的。果不其然,之后短短几天内,余复争就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他先是遣散了索伦政府所辖部队,并命令边防军将一切器械、枪刀、弓旗接收保管,然后又命索伦政府移交了所存的四十万卢布现银。等收归了地方上的财权和军权,行政权的过渡自然是水到渠成。很快,八世哲布尊丹巴及其所属各大臣便呈缴了所有印信。这时余复争拿出早已拟具好的《治蒙要略》,和忽梁海各方商讨起来。
考虑到民国之后,忽梁海经历了长达八年的独立和自治,索伦政府要从一个‘国中之国’转变为地方行政单位,还是颇有难度的。所以余复争在他的《治理要略》里,分庶政、官制和军事三个部分阐述了若干措施:庶政方面,他主张大养军马,发展垦牧事业,兴办工商、盐务、林矿等各项实业,加强文化教育且优待俄民,并参照清律和民国法律,制定专门适用于忽梁海地区的刑律。官制方面,他建议忽梁海全境设一总制坐镇要区,统辖军民政商等一切事宜。军事方面,他提议在忽梁海的几个战略要地驻军七旅,各旅减少步兵并增加骑兵,兵士除战备训练外,还应于宜垦地区实行屯田。除此之外,他还命令边防军引种天津大白菜、调查矿产、筹备铁路,修建医院……
这些细化的措施让程译和忽梁海王公都相信,筹边使是准备在这里常驻了。程译开始打心眼儿里佩服起这位余将军来。古往今来,权谋者一向都削尖了脑袋往中央钻,安于建设边疆的实在是太少了!他相信只要这些措施能慢慢推进,忽梁海的明天必将会是另一番样子!
正当余复争在忽梁海筹边之际,各派系在中原战场上的擦枪走火越来越多。因为内战,政府已是外债累累,连其控制的正规军尚且不能保障军饷,更何况拥兵自立的各地军阀了!没有正经的饷源,军阀们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靠预征,某些地方竟然提前收了几十年的粮赋。有的靠设立关卡,征收水陆过道捐税。有的甚至干脆直接卖起了大烟……
闹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商人们更是捉襟见肘。今天应付了‘禁烟特别捐’,明天又要应付‘防务经费’……总之各种苛捐杂税扣下来,生意根本没法儿做下去!尤其是小生意人,他们底子薄,经不住折腾,开始大批关停。这却在客观上利好剩下的大商人,一些行当大鱼吃小鱼,大老板们反而趁此发了财。纺织业就是其中最显而易见的行业。
当南通周边的小纱厂纷纷扛不住时,他们联合向纺织业行会会长–张謇求助。考虑到行业集体陷入低迷,大生纱厂的一些经理人主张趁机挤垮或兼并其他竞争者。张謇怒斥他们这种赚小钱的行为:“政府不作为,与民争利,我们纺织业再内斗,到什么时候才能和洋人在工业上一争?”
他不仅指示大生百货一并代理各家的货物,将渠道主动分给全体行商,还高风亮节地拿出富余资金,放债帮大家渡过难关。江浙一带的很多同行因此与大生利害相关,张謇在沪上的影响一时无两。此时恰逢他的七十大寿,政商各界人士于是争相为其祝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末日杂货铺[经营]》《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新笔趣看】【森趣阁】《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权力巅峰》《伪装大佬那些年》《圣拳!》《圣拳!》【vivo小说】
金樽银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