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新形象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孟繁华自选集》最新章节。
三、中国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新形象
中国文学形象的改变并不始于莫言这毋庸置疑,有研究者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文学就一直在西方汉学家的视野中。也正是这一过程的积累,使莫言在2012年大获成功。莫言的获奖,确实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文学大事件,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尽管在葛浩文看来“诺奖”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被放大了。他认为:这么多人对这个奖如此痴迷地关注令我感到不安。对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人来说,是否获得此奖已经关乎整个民族获得承认或者遭受轻视的地步。其实,这只是一个关于某位作家(或诗人)作品的奖项。但是,不仅中国人不这么看,事实上整个国家社会也不这么看。比如,莫言获奖之后,我们在不同的新闻中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10月12日上午,北京最大的书店之一西单图书大厦里,写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作品专架的图书已销售一空,该专架在11日晚莫言获奖消息传来后刚刚摆上。该消息报道还说:北京最大的书店之一西单图书大厦里,一名幸运读者拿到了最后一本《丰乳肥臀》翻阅。
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莫言热。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今年年底将出版莫言的两部作品《酒国》和《丰乳肥臀》。而在瑞典,当地的媒体书店也都把视线对准了莫言,他的作品也成了人们追捧的焦点。由于获得了诺贝尔奖,莫言的名字开始在当地广泛传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知道莫言,并希望能够读到他的作品,瑞典的各家书店都在积极备货。瑞典最大的报纸之一《地铁报》当天不仅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莫言及其文学生涯,而且还报道了瑞典人对莫言作品的追捧。报道中称,在文学奖公布后,一个书店,一分钟之内莫言的书就销售一空。
莫言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包括傲慢的俄罗斯。中国文学的形象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表面看来,新闻报道里的莫言已经是来自中国的文化英雄,他开始被世人瞩目并且传颂。一个新的莫言在这样的景况中诞生;但是,它背后隐含了太多的文化密码。或者说,如果没有几十年同西方文学界的交流,没有文学基本观念的沟通和共识,这个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近些年来,“中国经验”的话题被一再提起,似乎“中国经验”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神秘武器,是中国文学引以为傲的全部资本。其实,这一观念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观念一脉相承。事实是,“中国经验”必须为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照亮才会焕发出“世界文学”的光彩。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经验不被思想或价值激活,也只是一堆毫无生机等待书写的材料而已。从这个意义可以说,思想、观念是文学的魂灵,有了这个魂灵,文学才会飞翔。因此,莫言的成功与其说是中国本土经验的成功,毋宁说是莫言小说价值观的胜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