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孟繁华自选集
导航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

spanclass="content-word-small"——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span

百年来,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特殊的历史处境,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流地位。这期间虽然也有起伏变动,但基本方向并没有改变。即便是在21世纪发生的“底层写作”,其书写对象也基本在乡村或城乡交界处展开。但是,近些年来,作家创作的取材范围开始发生变化,不仅一直生活在城市的作家以敏锐的目光努力发现正在崛起的新文明的含义或性质,而且长期从事乡村题材写作的作家也大都转身书写城市题材。这里的原因当然复杂。一个方面,根据国家公布的城镇化率计算,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这个人口结构性的变化虽然不足以说明作家题材变化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人口的激增,也从一个方面加剧了城市原有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就业、能源消耗、污染、就学、医疗、治安等。文学当然不是处理这些事务的领域,但是,这些问题的积累和压力,必定会影响到世道人心,必定会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催发或膨胀人性中不确定性的东西。而这就是文学书写和处理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当下作家的主力阵容也多集中在城市,他们对城市生活的切实感受,是他们书写城市生活最重要的依据。

我曾分析过乡村文明崩溃后新文明的某些特征:这个新的文明我们暂时还很难命名。这是与都市文明密切相关又不尽相同的一种文明,是多种文化杂糅交汇的一种文明。我们知道,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着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这个进程最大的特征就是农民进城。这是又一次巨大的迁徙运动。历史上我们经历过几次重大的民族大迁徙,比如客家人从中原向东南地区的迁徙、锡伯族从东北向新疆的迁徙、山东人向东北地区的迁徙等。这些迁徙几乎都是向边远、蛮荒的地区流动。这些迁徙和流动起到了文化交融、边地开发或守卫疆土的作用,并在当地构建了新的文明。但是,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与上述民族大迁徙都非常不同。如果说上述民族大迁徙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那么,大批涌入城市的农民或其他移民,则难以保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他们是城市的“他者”,必须想尽办法尽快适应城市并生存下来。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是这些新移民最大的特征,他们的焦虑、矛盾以及不安全感是其最鲜明的心理特征。这些人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生活状态,带来了新的问题。正是这多种因素的综合,正在形成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新文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家兄嬴政,谁敢杀我?》《从行星总督开始》【手打小说网】《全民星海时代》《我!清理员!》《邪神竟是我自己》《石破天穿越令狐冲》《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国医

《孟繁华自选集》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其他连载51万字

作者:香酥栗

简介:8月27中午12点开。穿二代杜鹃高中毕业接替爸爸工作,成为派出所光荣的小片警儿。上班第一天就被意外砸破头,得到一个“统子”,大事小情,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热热闹闹,东边儿人家的鳏夫抛弃儿女领着寡妇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