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达·芬奇
导航

十五 最后的晚餐

【第1/2页】

达·芬奇是个精雕细琢的画家。他的很多传世之作都是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绘制而成的。

1495年底,摩罗大公决定发起并出资,进行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修缮工程。

对于这座教堂,大公除了金钱上的投入之外,还带有很深的感情寄托。他希望这座教堂在整修以后能够成为他们家族的陵墓一,座符合公爵王朝地位的“纪念碑”。

多年以来,摩罗大公养成了个习惯,平常只要遇到什么愁眉不展的事情,都会挤出时间,到这座教堂巡视和膜拜,然后独自一人转到紧挨着教堂的修道院去。

修道院里有一个空旷的餐厅,坐在那儿,即使不吃饭,他也似乎能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力量,在安抚着自己的身心,暖洋洋的。没有战争的血腥屠戮,没有政坛的虚伪纷扰。

于是他想请达·芬奇在餐厅的墙壁上画一幅《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接受了这个订约。

▲位于米兰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餐厅墙上的《最后的晚餐》原图

修道院是一座砖墙建筑,有着帐幕形的伦巴底式的圆顶和黏土烧成的装潢物。这个餐厅是一间朴素的长条形的厅堂,墙壁刷得雪白,一条条深色的梁从这端伸向那端。厅内散发出温暖潮湿的气味,混合着油烟和素菜的香气。《最后的晚餐》就准备画在迎面的那堵狭窄的墙上。

这幅画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餐”一节。所描绘的情景是这样的:

在逾越节那天晚上,耶稣预知死期临近,就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共进晚餐以告别。吃饭时,耶稣忽然说:“我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他说完此语,便无可奈何地把手放在桌上,沉默下来。于是,一石击破水中天,耶稣的话引起周围十二名弟子的激烈反响。大家都非常震惊,每一个人都问他说:“主,是我吗?”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出卖我。”最后,那个出卖耶稣的犹大也小心地嗫嚅着问:“主,是我吗?”耶稣看了他一眼,回答说:“你说的是。”

对于最后的晚餐(即犹大出卖耶稣)这一宗教题材,有许多画家都作过尝试,但没有一个人获得圆满的结果。因为这个事件情节复杂,戏剧性强,要在一刹那间把握好每个门徒的微妙心理、表现出整个晚餐场面,这是有很高难度的。

而且,达·芬奇在接手绘制《最后的晚餐》的同时,还应大公之命,正在帮他的夫人贝阿特丽切装饰宫廷里的房间。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宫廷琐事,像金秋田野里的蝗群一样,总是要来烦扰他。

但达·芬奇还是不紧不慢地画他的《最后的晚餐》。耶稣,犹大,一个个门徒,都在他智慧的头脑中复活……他一边细心地研究前人的作品,一边沉浸在复杂的构思中。他按照习惯的创作程序,搜集并研究有关材料,进行一系列的速写、素描和草稿的准备工作。

▲米兰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餐厅

他画了无数素描和草图,详细地确定每一个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和经历,寻找适合于他想象中的对象。然后再进一步对这些人物各不相同的姿势、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等加以细细勾画。同时,他还在笔记中记下了他对画中人物设计的许多想法。总之,日日夜夜,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每一个登场人物的最佳形象及其特征。

这可急恼了修道院的副院长。他三番五次地来找达·芬奇。每次来看,看到一堵空白的墙,什么都没有,就不免要装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来数落达·芬奇:

“我们修道院工程快完工了,先生你怎么还没动笔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其他连载51万字

作者:香酥栗

简介:8月27中午12点开。穿二代杜鹃高中毕业接替爸爸工作,成为派出所光荣的小片警儿。上班第一天就被意外砸破头,得到一个“统子”,大事小情,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热热闹闹,东边儿人家的鳏夫抛弃儿女领着寡妇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