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穿越万年做大厨
导航

第五章 猛犸象芭比Q

陶器,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也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的十大发明之一。相对于石器、骨器等原始工具,陶器更加抽象,更间接,更具有想象力,也更接近发明两字的含义。

陶器是怎么发明的,这实在难以考证,可能永远是个迷。或许人类在发明陶器之前,已经开始使用泥制盛器;或许只是孩童捏的泥巴,掉入了火塘之后变的坚硬,这一信息又被聪明的人类捕捉。

陶器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陶器作为盛器,无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人类最初是与动物一样趴在地上引颈舔池,之后又学会了双手掬水啜饮,或者借助自然的器物如竹子、芦颈、果壳、树叶、蚌壳等随势就饮。

陶器出现后,人们既可以把水或水器带在身边远足,也可以在居住地把水贮存起来以备缺水之用。人类生存的第一要务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了,喝凉白开也成了可能。

陶器作为最早的炊具推动了人类的饮食革命。

在陶器出现之前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从茹毛饮血逐步进入了熟食时代。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制作食物的方法仍处于原始的烧、烤阶段,不能对食物蒸、煮、烹、炒,更不能醢、脩、腌、酱。所谓的美味佳肴、珍羞美馔还无从谈起。

然而,陶器一旦出现,情况就不一样了。

原始先民开始使用陶制厨具,蒸、煮、烹、炒食物的饮食方法也随之出现。汤食或干湿混食与烧、烤类等食品共同成为人类果腹之物,食品的种类大大丰富了,结构变化了。

不仅如此,这种汤食或干湿混食的做法,也便于在食品中加入辅料,更利于发挥制食者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味美的食品逐渐增多,烹调技法日益丰富,饮食文化开始发端。

因陶器所带来的汤类食物的发明,除引发饮食种类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革之外,还解决了无齿老幼及病残人员咀嚼干食困难的问题。

陶器还间接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出现。

全新世之前,人类食谱以肉食为主,辅以采摘的植物果实根茎等。全新世之后,植物种子逐渐进入人类的食谱。之后人类开始驯化黍、粟、稻等作物,农业由此诞生,人类逐步进入了农业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陶器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肉食,坚硬草籽和之后的黍、粟、稻无疑是很难进食的。用陶器将粮食煮熟之后食用,人类才有了大量进食粮食的可能性。

之后人类制作的大型陶器还能做引水灌溉之用。《周易辑闻》中记载:“汉阴丈人抱瓮灌畦,蔽漏久而败,不足以受水也。瓮瓶皆陶器,井用瓶,谷用瓮。”

这里所说“汉阴丈人抱瓮灌畦”可以从某种角度上帮助我们认识早期陶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看着火塘边那粗糙的陶器,哥们儿又是一顿感慨。

跟着猴子,哥们儿来到山洞深处的一个小山洞,把象肉象腿堆放到其中。看样子,这个小山洞就是专门的储物间。

这山洞本来就阴凉,这储物间里估计不到10度。

这里边除了猛犸象肉,这是今天搬回来的,还隐约能看到还一些水果。

山洞最深处似乎还有一个洞口,被大石头堵住了,有风从缝隙吹出来。

几个来回之后,族人们逐渐把象肉都运回了山洞。几千斤的肉,几乎堆满了整个储物间。

哥们儿又下了一趟山,把剥落的象皮,以及没什么肉的象耳朵收拾起来,拿到台地上,用石头压住四角,晾了起来。

哥们儿再次回到山洞的时候,族人们已经围着火堆开起了爬梯。

一天就收获这么多肉,确实值得庆祝一下。

不用说,今天晚上还是烧烤,而且这顿烧烤的主角无疑是烤象拔。

象拔味道口感如何呢?先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万年做大厨》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蝉动

蝉动

历史连载619万字

作者:江苏棹子

简介: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外号笑面虎,擅长背后一刀,精通玉座金佛原理,斯蒂庞克定式。